阳阿县
西汉置,属上党郡。治所在今山西阳城县西北三十五里阳陵村。西晋废。十六国西燕复置,北魏太平真君中废,和平中又置阳阿县,属建兴郡。移治今山西晋城市北四十里大阳镇。永安中属高都郡。北齐废。
古县名。汉置,治今山西省阳城县西北。属上党郡。西晋废。十六国西燕复置。北魏太平真君中废,和平中又置,移治今山西省泽州县北大阳镇。北齐废入高都县。西燕、北魏为建兴郡治所。
西汉置,属上党郡。治所在今山西阳城县西北三十五里阳陵村。西晋废。十六国西燕复置,北魏太平真君中废,和平中又置阳阿县,属建兴郡。移治今山西晋城市北四十里大阳镇。永安中属高都郡。北齐废。
古县名。汉置,治今山西省阳城县西北。属上党郡。西晋废。十六国西燕复置。北魏太平真君中废,和平中又置,移治今山西省泽州县北大阳镇。北齐废入高都县。西燕、北魏为建兴郡治所。
唐置羁縻州,属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境。后废。唐羁縻州,置于羌地。在今四川省昭觉、金阳二县之间,西溪河流域。后废。
古称盖马大山。即今朝鲜东北部之狼林山脉。 《后汉书· 东夷列传 · 》: 西汉昭帝时, “自单单大领已东, 沃沮、貊悉属乐浪”。 即此。古山名。即今朝鲜平安南道、黄海道
即今四川綦江县南东溪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綦江县:东溪马驿“在县南六十里。有东溪巡司。嘉靖中移赶水镇”。
古地区名。春秋末,晋国的卿韩、赵、魏三家瓜分晋国,是为战国时的韩、赵、魏三国,史称三晋。其辖境屡有变迁,战国晚期相当于山西省,河南省中部和北部,河北省南部和中部。《商君书·徕民》:“秦之所与邻者三晋也
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一》: 钓鱼峰 “在渭南县东南十七里。峰东滨赤水。相传王嘉尝钓于此”。
唐置,属柘县。在今四川红原县南境。《元和志》卷32柘州柘县:“柏岭在县北八十里。岭北三十里至白崖驿,与吐蕃接界。”
即今四川重庆市东北之铜锣峡。《寰宇记》卷136巴县:“(渝)州东北二十里有石洞峡,即先主置关之所,东西长约二里。”
金置,属莒州。治所即今山东日照市。清属沂州府。民国初属山东胶东道。1925年改属瑯琊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85年改设日照市。古旧县名。北宋元祐二年(1087年)置日照镇。金升县,治今山东省日照
即今广东恩平市东北君堂镇。清道光《恩平县志》卷4:“墟市”有志君堂墟。
亦作伶汀山。即今广东珠海市东南珠江口外之外伶仃岛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新安县 “佛堂门海” 条: “又西南二百里曰合连海,水通东南大洋,连深澳、桑州、零丁诸山而会合于此,故曰合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