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阳明洞

阳明洞

①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会稽山中。《明史·王守仁传》:守仁“游九华归,筑室阳明洞中”。即此。王守仁因号阳明先生。

②在今广西隆安县西北三十里和济村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宁府一》:阳明洞在“大江崖上,可容数百人。明王守仁征田州时,尝泊舟题字于此, 因名”。今洞壁有“阳明洞天”、王守仁“征田功文”等摩崖石刻。

③在今贵州修文县北三里龙岗山。明曹学佺《名胜志》:旧名东洞“王守仁辟之,改名阳明洞天”。1945—1949年,国民党曾在龙岗山王文成公祠右厢楼下囚禁张学良将军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多次修缮,成为著名的游览地。


在贵州省修文县城北1.5千米的龙岗山。明正德元年(1506年)兵部主事王守仁(字阳明)因获罪朝廷被谪为龙场驿丞(今修文县城即明代龙场驿所在地)。三年,王阳明抵修文,居龙岗山东洞,后人称阳明洞。从嘉靖年间起,龙岗山和贵阳城陆续修建阳明祠、君子亭和阳明书院。清康熙以后,累经扩建、重修,成为重要的名胜古迹。洞前两株柏树,挺拔苍劲,传为王守仁手植。洞口有明万历十七年(1589年)三月贵州宣慰使安国亨题刻“阳明先生遗爱处”七大字和御史冯晋卿所立碑石。洞内宽敞明亮,可坐百余人。四壁有石乳凝结而成的象形动植物和日用器皿。洞中石凳石桌,不假修凿,自然生成。王文成公祠、何陋轩、君子亭、宾阳堂,分别坐落在茂林巨石间,重檐飞阁,红柱绿瓦,交相辉映。1939—1942年,国民党曾在龙岗山王文成公祠右厢楼下囚禁张学良将军。建国后经多次修缮,成为游览胜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象山

    在今安徽东至县北。明嘉靖《池州府志》卷1:白象山“在县后数十步,为邑治之主。其形肖象。傍有蜕龙洞。深广各数丈许,相传龙蜕于此”。

  •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

    位于湖北、河南、安徽三省边界地区。第 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,1927年11月,共产党人潘忠汝、吴光浩、戴克敏、曹学楷等领导黄安 (今红安)、麻城农民起义,建立革命武装,开展游击战争。1928年至19

  • 通江溪

    即今四川兴文县东境之古宋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九姓长官司: 通江溪在 “司南十五里。源出贵州界,流入境,东北出,会于江门峡。一名落卜姑溪”。

  • 庚克申仓

    一名和什托罗盖,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。清置驿于此。

  • 卞庄

    即今山东苍山县治卞庄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沂州:“卞庄在州西南,东泇水所经也。”

  • 歌凤台 (臺)

   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大峨寺左。一名凤嘴石。相传为楚狂陆通隐居处。明弘治年间改今名。明王世性 《游峨眉山记》: “歌凤台云接舆避楚而隐地也。”

  • 介亭

    ①北宋熙宁中建,在今浙江杭州市南凤凰山上。苏轼有《登介亭饯杨次公》诗。②在今山东胶州市西南七十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琅邪郡黔陬县:“故介国也。”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黔陬侯国“有介亭”。

  • 洞浦

    亦名洞口、洞口浦。在今安徽和县南,临长江。《三国志·魏书 ·曹休传》: “以休为征东大将军,……击权大将吕范等于洞浦,破之。”又作洞口。在今安徽省和县南长江边。三国魏黄初三年(222年)伐吴,曹休破吴

  • 湖陂水

    在今江西安义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4安义县: 湖陂水 “在县南三十里。源亦出靖安县,险不通舟”。

  • 带马沟

    亦作抬马沟、台马沟、代马沟。在今黑龙江省穆棱县西南磨刀石镇东代马沟村。清光绪《皇朝直省图》 吉林图: 宁古塔东北有带马沟。民国徐曦 《东三省纪略》 东清铁路车站道里表: 磨马石站东有抬马沟站。民国 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