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沙岭
在今贵州思南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石阡府苗民司:“长沙岭在司(治今思南县南尧民里)东。”《清一统志·石阡府》:长沙岭“在府城西北废苗民司东。形势高峻”。
在今贵州思南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石阡府苗民司:“长沙岭在司(治今思南县南尧民里)东。”《清一统志·石阡府》:长沙岭“在府城西北废苗民司东。形势高峻”。
又作五丁山。在今陕西宁强县北大安镇东金牛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6汉中府: 金牛道,“ 《舆程记》: 自褒城西南九十里而至沔县,又六十里为青阳驿,又四十里为金牛驿,其相近者有五丁峡,亦曰金牛峡”。
在今上海市嘉定区东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嘉定县: 顾泾港 “宋时与茜泾、下张、七鸦、杨林、掘浦共为昆山六大浦”。《清一统志·太仓州一》: 顾泾港 “西南接练祁,北通川沙港,东入海”。
又名程溪水。即今广东德庆县东悦城河。《元和志》卷34康州:悦城县有“程溪水”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康州都城县:“有程溪,亦名零溪,温妪养龙之溪也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德庆州:灵陵水“在州东九十里。自
在今江西于都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8虔州雩都县: 雩山,“耆老相传云,昔有人于此山下祈雨,往往感应,故曰雩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一》: 雩山 “在雩都县北三十五里。高可摩霄,雩水出其下,为邑望山”
即今甘肃西部之陶勒河、北大河。有二源、皆出祁连山: 西源名洮赉河,东源名洪水河,东北流至酒泉市东北合流,又会清水河,东北出长城,经金塔县北流,与黑河合而入于居延海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青海: “洮赉河
北魏置,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北。《南齐书·崔祖思传》: 南齐建元二年 (480),“虏 (指魏人) 攻钟离,崔文仲击破之。又遣军主崔孝伯等过淮攻拔虏茌眉戍”。即此。在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北。南朝齐建元二年(4
在今江苏南京市北,观音门外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7: 直渎山 “在城北三十五里,傍有直渎洞,东西有水流入大江”。一说即观音山。嘉庆 《新修江宁府志》 卷6: “直渎山即观音门山,直渎即观音门水也。
即今广西马山县西南三十里乔利乡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思恩府:“旧治在府西北。正统七年迁府东北之乔利”,即此。
明洪武中置,属临安府。治所在今云南红河县西南二十八里大新寨。清康熙二十年 (1681) 改土舍,后属石屏州。道光年间迁治今红河县西南二十二里乐育。1933年废入石屏县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改和泥
西藏古代族部名。地在今西藏年楚河流域白朗等县境。藏文史籍《敦煌吐蕃文书》载:在年若,首领为藏地区的首领,名叫托噶。年若在隋、唐以前为西藏最早的小邦之一,后被吐蕃兼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