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龙江
一名太平江。在今云南永平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8永平县: 银龙江 “在县治东半里,守御城跨城上。源自县西上甸里,合木里场河,又南合曲洞河,又东南过萨祐河、花桥河,又东南入澜沧江。《志》 云,银龙江每孟春时,近晓有白气横江,盘旋如龙,因名”。
一名太平江。在今云南永平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8永平县: 银龙江 “在县治东半里,守御城跨城上。源自县西上甸里,合木里场河,又南合曲洞河,又东南过萨祐河、花桥河,又东南入澜沧江。《志》 云,银龙江每孟春时,近晓有白气横江,盘旋如龙,因名”。
俗名五塔。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五塔寺街。建于清雍正间,原为慈灯寺 (俗名五塔寺) 内的一幢建筑,寺宇早已圯废。塔建于乾隆年间。蒙古语音译为 “塔本·骚布日格”。塔座为拱门方形高台,上有五座小塔,当
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板桥镇西北。为江防要地。原名大城港,后改大胜港。《明史·太祖纪》:元至正二十年(1360),陈友谅攻应天,“杨璟屯大胜港”,即此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板桥镇西北。合板桥、新林等浦入江处,
即绥边砦。在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西宁州: 绥边砦 “旧名宗谷,崇宁三年建筑,后改今名”。
北宋置,属长溪县。即今福建福安市东南下白石镇。明徙白石巡司于此。
即今湖南邵阳县北五十里岩口铺乡。明、清时于此设递铺。
亦作淯水、淯江。即今四川长宁县东之长宁河。《宋史·蛮夷传四》 有所谓 “淯水夷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0长宁县: 淯溪 “在县东。《志》 云: 县治东有东溪,发源县东白崖山; 县治西有西溪,发源县南二十
明洪武十年 (1377) 置,属思州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思南县南三十八里尧民乡。永乐十二年 (1414) 改属石阡府。清康熙二十三年 (1684)废。明洪武十年(1377年)始置,治今贵州省石阡县西北
即今陕西洋县北铁冶河。《水经· 沔水注》: “汉水又东至城南, 与洛谷水合。 水北出洛谷,谷北通长安。其水南流,……南注汉水。”
唐置,属嶲州。治所在昆明县 (今四川盐源县)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嶲州: “西南有昆明军。”《寰宇记》 卷80昆明县: “天宝中于此置昆明军,以镇抚之。”
春秋晋邑。在今河北临城县西十里。《左传》:哀公四年 (前492),“赵稷奔临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晋邑。在今河北省临城县西南。《左传》哀公四年(前491年):“赵稷奔临”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