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柱
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。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高祖纪第五》: 天福六年 (941) 四月,“湖南奏,溪州刺史彭士愁、五溪酋长等乞降,已立铜柱于溪州,铸誓状于其上,以 《五溪铜柱图》 上之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晋天福五年 (940),“楚王希范徙溪州于便地,表彭士愁为溪州刺史,以刘勍为锦州刺史,自是群蛮服于楚。希范自谓伏波之后,以铜五千斤铸柱,高丈二尺,入地六尺,铭誓状于上,立之溪州”。胡三省注: “今辰州会溪城西南一里有铜柱,即马希范所立也。”
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。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高祖纪第五》: 天福六年 (941) 四月,“湖南奏,溪州刺史彭士愁、五溪酋长等乞降,已立铜柱于溪州,铸誓状于其上,以 《五溪铜柱图》 上之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晋天福五年 (940),“楚王希范徙溪州于便地,表彭士愁为溪州刺史,以刘勍为锦州刺史,自是群蛮服于楚。希范自谓伏波之后,以铜五千斤铸柱,高丈二尺,入地六尺,铭誓状于上,立之溪州”。胡三省注: “今辰州会溪城西南一里有铜柱,即马希范所立也。”
①又名方壶。古代传说中三神山之一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自威、宣、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、方丈、瀛洲。此三神山者,其傅在勃海中。”或以为即今韩国南济州岛。②即今观音山。在云南鹤庆县南部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鹤
又作古㡉。即今山东烟台市西北五十五里古现镇。汉为牟平县治。
即东青门。南宋临安城东门之一。
本兰皋戍,后改为皋兰镇,在今甘肃康县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阶州: “本武州,……景福元年更名,治皋兰镇。” 即此。北宋属将利县。
即今黑龙江省萝北县北太平沟乡。产金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5:“太平沟金矿。此矿隶于观音山厂,距萝北县治六十五里,距观音山一百四五十里。现已开者凡八处。”
唐开元前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、甘洛等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①在今江苏苏州市人民路接驾桥巷口。初为梁陆僧瓒故宅,舍为重云寺 (一作重玄寺)。北宋初改为承天寺。宣和中又改能仁寺,后合称承天能仁寺。又名双峨寺。元至正十六年 (1356) 张士诚据为王府。二十年 (
即今湖北阳新县东北源口镇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一》:源口“在大冶县东南”。
旧名杜家水口镇。即今山东济阳县西北三十里垛石镇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1 《舆图志》:济阳县西北有垛石桥。
①在今浙江天台县西北境关岭头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天台县:关岭山寨在“县西北关岭上。《旧志》:岭上有石垒寨,唐广德初王师讨贼袁晁,垒石筑寨于此。元末方国珍亦尝据此结寨”。②在今浙江新昌县东南。《方舆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