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山千户所
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属镇海卫。治所即今福建东山县东铜陵镇 (旧东山)。清顺治十四年 (1657) 废,改为铜山营。
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福建省东山县东铜陵镇(旧东山)。属镇海卫。清顺治十四年(1657年)废。
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属镇海卫。治所即今福建东山县东铜陵镇 (旧东山)。清顺治十四年 (1657) 废,改为铜山营。
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福建省东山县东铜陵镇(旧东山)。属镇海卫。清顺治十四年(1657年)废。
即虞塘市之讹。今湖南湘乡市西南虞塘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一名葱岭北河。在今新疆西南部。源出帕米尔高原,上游为克孜勒苏河。至喀什市东北称为喀什噶尔河,东北流注入塔里木河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1: “喀什噶尔河,回语谓各色为喀什,砖屋为噶尔,地富庶多砖屋
即今河南邓州市东北二十八里白牛乡。《后汉书·安成孝侯赐传》:建武三十年(54),封刘赐子刘嵩“为白牛侯”。唐李贤注:“白牛,盖乡亭之号也。今在邓州东也。”
即今山东苍山县西北大北庄。旧属峄县,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
即梅岙镇。今浙江三门县东南梅岙。《清一统志·台州府》: 海岙镇 “在宁海县南百里。旧置铁场于此,今有兵防守”。
即今河北定州市西南明月店镇。清道光 《定州志》 卷7市集: 明月店在 “城东西南三十里”。
在今广东饶平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潮州府饶平县:大尖峰在“县(今三饶镇)东南百里。峰峦笔立,为高埕栅之镇。东有大埕栅,近凤髻山,又东则虎屿、狮屿;西有大港栅,则近烟楼山;南有柘林栅,则近柘林澳;
后金崇德元年 (1636) 置,属内蒙古昭乌达盟。驻古尔板图尔噶山 (又名鼎足山,在今内蒙古敖汉旗驻地新惠镇内),后迁至今敖汉旗西北公爷府。清光绪间又迁往今翁牛特旗东南乌敦套海 (东老府)。宣统三年
即可失哈耳。今新疆喀什市。《蒙兀儿史记·成吉思汗纪》:太祖十三年(1218),令降将曷思麦里传乃蛮主曲出律首级,“徇下乞思合儿、兀里羌、兀丹”。见“疏勒国”。
即今安徽太湖县东北四十里小池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