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堂峡
在今四川金堂县南十八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4怀安军: 鳖灵迹 “在金堂峡南岸,去军二十余里。石门有巨迹,长三四尺。旁刻 ‘鳖灵跡’ 三字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金堂县: 金堂峡在 “县东二十里。两山拱峙,河流其中。相传望帝相鳖灵所凿,宋转运使韩复修之, 以通舟楫, 亦曰峡口。 《图经》: 旧金堂县治峡口,今县治为古城镇”。沱江切割龙泉山而成鳖灵峡 (长0.8公里)、明月峡 (长6公里)、九龙峡 (长1公里) 总称金堂峡。
在今四川金堂县南十八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4怀安军: 鳖灵迹 “在金堂峡南岸,去军二十余里。石门有巨迹,长三四尺。旁刻 ‘鳖灵跡’ 三字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金堂县: 金堂峡在 “县东二十里。两山拱峙,河流其中。相传望帝相鳖灵所凿,宋转运使韩复修之, 以通舟楫, 亦曰峡口。 《图经》: 旧金堂县治峡口,今县治为古城镇”。沱江切割龙泉山而成鳖灵峡 (长0.8公里)、明月峡 (长6公里)、九龙峡 (长1公里) 总称金堂峡。
①在今安徽绩溪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绩溪县“大会山”条下:芦山“在县西北四十里。其麓有脊,连徽山之阴。《志》云,山左有水,北入旌德,下流达大江;山右有水,南入歙县,下流达浙江”。②亦作卢山。在今四
一作催木镇。北宋置,属麟游县。即今陕西麟游县北四十里崔木乡。
西晋改利县置,属乐安国。治所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四十里利城。南朝宋废。
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商丘县: 赵渠 “在府东南。《志》 云: 即贾鲁所开大河故渎也。自商丘、虞城县而东达萧县至徐州。嘉靖末始北徙。万历初,潘季驯议复开之,以费重而止。二十六年刘东星
又作暗木河、阿木河、阿梅河。即今中亚阿姆河。元属察合台汗国。
即今福建光泽县西南止马镇。元至正二十五年(1365)移大寺寨巡司于此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废。清初为止马市。《寰宇记》卷101邵武军邵武县:止马亭“在县西百六十里。洪氏《建安记》云,止马亭当飞猿岭口
即今山西河曲县东南旧县乡。《清一统志·保德州》: 河曲故城 “在河曲县东南七十里,周六里有奇。宋太平兴国中土筑,元至正中增筑南面小城。明万历中甃以砖石,并为县治。……乾隆二十七年移治西北河堡营”。
亦作沙马营。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西南额济纳郭勒东岸。清齐召南《水道提纲》卷5:山丹水“又东北至毛母西,折东北流经双城西,又东北流经平所驿、沙马营”。
本名姜家疃。即今山东莱阳市南姜疃镇。民国 《莱阳县志》 乡镇图: 县南有姜疃镇。
北宋置,属昌元县。在今四川荣昌县北普润乡 (青滩场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