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重丘

重丘

①春秋齐地。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南二十五里。《春秋》: 襄公二十五年 (前548),“诸侯同盟于重丘”。杜注: “重丘,齐地。” 关于重丘的地望历来众说纷纭: (1) 《寰宇记》 卷54博州聊城县载: “重丘在县东南,即左氏云 ‘诸侯同盟于重丘’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34东昌府聊城县谓重丘城“在府城 (今山东聊城市) 东南五十里”。江永 《春秋地理考实》 认为其地当在聊城; (2) 《方舆纪要》 卷34茌平县下则谓重丘城在 “县西南二十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东昌府一》 谓重丘 “在茌平县西南二十五里”。

②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北。《左传》: 襄公十七年(前556),“卫孙蒯田于曹隧,饮马于重丘”。杜注:“重丘,曹邑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3曹州乘氏县: “重丘故城一名廪丘,在县东北三十一里。”

③战国楚邑。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 怀王二十八年 (前301),“秦乃与齐、韩、魏共攻楚,杀楚将唐昧,取我重丘而去”。


古邑名。(1)春秋齐邑。在今山东省茌平县西南。鲁襄公二十五年(前548年)“诸侯同盟于重丘”,即此。(2)春秋曹邑。在今山东省巨野县西南。《左传》襄公十七年(前556年):“卫石买、孙蒯伐曹,取重丘”,即此。(3)战国楚邑,在今河南省泌阳县东北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怀王二十八年(前301年),秦、齐、韩、魏攻楚,“取我重丘而去”。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刘普马驿

    在今山东禹城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禹城县:“刘普马驿,旧置于县西十五里。成化十一年,迁于县治南。”

  • 柳市镇

    北宋置,属乐清县。即今浙江乐清市西南二十里柳市镇。在浙江省乐清市南部。面积49.9平方千米。人口9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柳市,人口2.6万。传古时以柳树市下为贸易之所,日久成市,故名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五

  • 小南海

    ①又名龟亭、龟停山、龟停子、车停子。在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西南白沙沱镇东长江中。为江中小岛。唐、宋时上有观音庙,故名。民国《巴县志》卷1:“龟亭山……土人呼为小南海。”②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北南

  • 年前唐拉山

    即今西藏境内之念青唐古拉山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:“在蓬多城西北一百三十里,近腾噶里池东。山甚高大,积雪四时不消。”

  • 蓝里

    即蓝无里国。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角亚齐河下游哥打拉夜一带。南宋周去非 《岭外代答》 “大食诸国” 条、《宋史·外国传六》 “大食国”条均作蓝里。

  • 国山

    即今江苏宜兴市西南五十里离墨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92引 《舆地志》 云: 国山 “本名离里山。山有九峰相连,一名升山。吴五凤二年,其山有大石自立,高九尺三寸,大十三围三寸。归命侯又遣司空董朝、太常周处至

  • 白石陵

    十六国后凉国主吕纂的陵墓。在后凉国都姑臧(今甘肃武威市)域内。《晋书·吕纂载记》:“纂在位三年,以元兴元年(按,实际上应为此前一年的隆安五年,即公元401年)死, 伪谥纂灵皇帝,墓号白石陵。”

  • 庐江河

    即今浙江宁波市东芦江。源自瑞岩山,北流经紫石乡、柴桥镇、穿山村入海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定海县:庐江河“在县东南七十里。源出瑞岩山,亦曰瑞岩溪,东北流二十里至穿山所之穿山碶,入于海,亦曰芦花港。嘉靖三十

  • 河间

    地区名。战国赵地,后属秦。在今河北献县、河间、青县、泊头等市县地。以在两河之间而名。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: “文信侯欲攻赵,以广河间”; 又 《赵策二》: “割河间以事秦。” 皆此。西汉置河间国。(1)

  • 张禄口

    又名赵皮塞。在今河南兰考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开封府》:赵皮塞“在兰阳县(今兰考县)北十六里。一名张禄口, 明嘉靖中河尝决于此”。又称赵皮寨。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北。明嘉靖时黄河决口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