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鄱阳县

鄱阳县

西汉以番阳县改名,属豫章郡。治所在今江西波 阳县东北古县渡镇。东汉建安十五年 (210) 孙权于此置鄱阳郡。三国吴赤 乌八年 (245)徙治吴芮故城 (今波阳县)。晋属鄱阳郡。南齐复为郡治,梁为吴州治。隋为饶州治,大业初为鄱阳郡治。唐复为饶州治。元为饶州路治。明为饶州府治。民国初属江西浔阳道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1957年改名波阳县。


在江西省东北部,西临鄱阳湖,北邻安徽省。属上饶市。面积4215平方千米。人口137.6万。辖14镇、2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鄱阳镇。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年)置番县,治今县东北古县渡,属九江郡。西汉以治番水之北,名番阳县,属豫章郡。东汉作鄱阳县,建安十五年(210年)属鄱阳郡,为郡治。三国吴赤乌八年(245年)徙治吴芮故城(今鄱阳镇)。南朝梁为吴州及鄱阳郡治。隋初为饶州治,后为鄱阳郡治。唐、宋为饶州治。元为饶州路治,明、清为饶州府治。1912年废府留县,属江西省。1914年属浔阳道,1927年属江西省。1949年先属鄱阳专区,并为专署驻地,后属乐平专区,继则属浮梁专区。1952年属上饶专区。1957年改名波阳县。1970年属上饶地区,2000年属上饶市。2003年复改鄱阳县。地处鄱阳湖平原东部,境北及东部为低山丘陵。昌江、乐安江在鄱阳镇汇合后称饶河,往西注入鄱阳湖。有滨田、军民二座大型水库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小麦、大豆、油菜籽、花生、烟叶等,为全国商品棉、优质大米、商品鱼生产基地县和省油菜籽、芝麻生产重点县。特产银鱼、甲鱼,并盛产白莲、芡实。矿产有煤、铅、锌、萤石、瓷土等。工业有机械、造船、煤炭、陶瓷、磷肥、水泥、化工、食品、酿酒、水产加工等。有景湖、田乐、碧石等公路,信江航道经鄱阳湖上溯赣江,下入长江。名胜古迹有芝山、东湖、永福寺塔、府文庙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洲头

    即今海南省万宁县东南大洲岛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万州图:东南有“大洲,又名天河沙”。

  • 色勒佛特库站

    即塞勒佛特库站。今黑龙江省宾县东北宾安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宾州府:“旧设站三:裴克图、苇子沟、色勒佛特库,东入松花(江)北岸之佛斯亨。”

  • 昭平峡

    指今广西漓江流经昭平县境之江峡。清道光《昭平县志》 卷2: 漓水 “迤演数百里,两岸皆山,多悬岩峭壁,为滩三百六十,经县城合思勤江暨马江诸水,入于梧。谚曰: 囊有一百钱,莫上府江船”。

  • 晋县

    1913年改晋州为县,属直隶保定道。治所即今河北晋州市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旧县名。1913年由晋州改置,治今河北省晋州市晋州镇。1958年与深县合置晋深县,同年并入束鹿县。1961年复置晋县。19

  • 右所

    在今四川盐源县东北右所乡。明置右所土千户。

  • 来安府

    明洪武二年(1369)改来安路置,属广西行中书省。治所即今广西田阳县。辖境相当今广西田阳、凤山、东兰及巴马瑶族自治县等地。十七年(1384)废入田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升来安路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

  • 丹稜县

    隋开皇十三年(593)改洪雅县置,属嘉州。治所即今四川丹棱县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52丹棱县:“取多棱川之名。”大业三年(607)属眉山郡。唐武德二年(619)属眉州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)废入眉

  • 朴窝山

    在今云南昭通市东南三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2乌蒙军民府:朴窝山“在府东南三十里。夷语以平坦为朴窝,谓此山四望平坦”。

  • 苇谷水

    在今陕西富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35鄜州三川县:苇谷水,“《水经注》: 自苇谷东南流入三川”。《清一统志·鄜州》:苇谷“在州南五里。多葭苇”。

  • 勐 (猛) 脸

    即孟琏。今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。《明史·云南土司三》: “嘉靖中,孟琏与孟养、孟密诸部仇杀数十年,司废。至万历十三年,陇川平,复设,称猛脸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