鄂尔昆城
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 建,在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哈拉和林东北。为清在外蒙古地区主要屯田区,亦为主要驿站之一。
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 建,在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哈拉和林东北。为清在外蒙古地区主要屯田区,亦为主要驿站之一。
在今广东珠海市西南三灶岛之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香山县 “井澳” 条内: “ 《志》 云,县有浪白澳,为海道戍守处。”
即今长江南源木鲁乌苏河的藏语名称。在今青海西南部。民国周希武《玉树调查记》:“金沙江上流,蒙古名乌鲁木苏河,番名州曲,普通名通天河。”
清置,为柳条边门之一。即今辽宁法库县(法库镇)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二》:发库边门“在开原县西北,西至彰武台边门一百二十里”。
即今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东南莲花镇。清光绪 《广西舆地全图》 恭城县图: 东南有莲花墟。
亦作哈拉淖尔。又名黑海、沙泉子。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。方圆数十里,为疏勒河、党河所汇。四周皆沙漠。
西汉置,属武威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古浪县东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:“孟康曰, ‘音蒲环’。”西晋废。
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宝应元年(762),仆固怀恩等攻击史朝义,“转战于石榴园、老君庙,贼又败”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宝应元年(762年)仆固怀恩等击史朝义,“转战于石
即长安城北面东头第一门洛城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城乡高庙村北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 曰:“洛门又曰朝门,一名高门。”
北宋元丰七年(1084)置,属诚州。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西北二十六里坳上乡。元祐三年(1088)废。崇宁三年(1104)复置。
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驻地大沁他拉镇。1931年奈曼旗迁治于此。“大沁他拉”,蒙古语意为潮湿的甸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