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①一作“”。商代国都。《世本》:“祖乙迁于耿。”《史记·殷本纪》 作“”。其地主要有三说:(1)在今山西河津市东南。《帝王世纪》:“殷祖乙徙耿,为河所毁,今河东皮氏耿乡是也。”(2)在邢丘(今河南温县东平皋)。见王国维《说耿》。(3)在今河北邢台市。《通典》:“邢州今理龙岗县,古祖乙迁于邢,即此地,亦邢国也。”

②西周侯国,姬姓,周公之子封地。在今河北邢台市西南隅。《左传》:庄公三十二年(前661),“狄伐邢”。即此。翌年“齐桓公迁邢于夷仪”。公元前635年为卫所灭。

③西周邑名。在今陕西宝鸡县南。据《大克鼎》,周王以此赐善夫克。


(1)又作耿。商代国都。《世本》:“祖乙迁于耿。”《史记·殷本纪》作“”。其地主要有三说:《帝王世纪》:“殷祖乙徙耿,为河所毁,今河东皮氏耿乡是也。”在今山西省河津市东南;王国维《说耿》以为在邢丘,即今河南温县东平皋;《通典》:“邢州今理龙岗县,古祖乙迁于邢,即此地,亦邢国也。”在今河北省邢台市。(2)公元前11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,姬姓。始封国于今河北省邢台市。公元前662年翟攻邢,在齐桓公的救助下迁至夷仪(今山东聊城市西南)。公元前635年为卫所灭。(3)西周邑名。在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南。周王以此赐善夫克。后曾为散氏所有。《散氏盘》:“邢邑田:自桹木道左至于邢邑封道以东一封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鸣条

    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北。商汤伐夏桀,战于此。《尚书· 伊训》: “造攻自鸣条。” 《史记·殷本纪》: “桀奔于鸣条。” 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:“高涯原在蒲州安邑县北三十里南阪口,即古鸣条陌也。鸣条战地

  • 锡林郭勒盟

    清内蒙古六盟之一。后金崇德至清康熙年间,先后将归附的蒙古乌珠穆沁部、浩齐特部、苏尼特部、阿巴噶部、阿巴哈纳尔部编为十旗,共为一盟。会盟地定于阿巴哈纳尔左旗境内的锡林郭勒,故名。隶理藩院,并受察哈尔都统

  • 大障子镇

    即今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治青龙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9迁安县图:东北有头(大)嶂子、二嶂子。1933年于此设都山县。

  • 荔波县

    明洪武十七年 (1384) 置,属广西庆远府。治所在穹来捧喇轸村 (今贵州荔波县东南时来旧县村)。后改属河池州。清顺治十七年 (1660) 徙方村埲峨岭 (今荔波县西北方村)。雍正十年 (1732)改

  • 蒲阳山

    在今河北顺平县西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曲逆县: “蒲阳山,蒲水所出。” 《清一统志·保定府二》: 蒲阳山,“ 《旧志》: 白崖山在完县西北四十里,峰峦秀拔,四面多白石,故名,盖即古蒲阳山,以声近而讹也”

  • 西盐州

    唐贞观四年(630)以处降羌置,为羁縻州,属松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。八年(634)改为位州。

  • 景福院

    南宋绍兴间建,在今四川三台县南九十里景福镇。

  • 海兰路

    即合懒路。治所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城南五里古城。一说在咸镜北道吉州。

  • 广西等处行中书省

    元至正末改两江道宣慰司置,治所在南宁路(今广西南宁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南宁、柳州、桂林、梧州、玉林、河池、百色等地区、广东怀集县及贵州罗甸县、望谟布依族苗族自治县、贞丰布依族苗族自治县、册亨布依族自治

  • 成陵

    北周文帝宇文泰的陵墓。在今陕西富平县北二十五里。《元和志》卷1富平县:“后周文帝成陵,在县西北十五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