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迤东道

迤东道

清雍正八年 (1730) 置,属云南省。治所在寻甸州城 (即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),后徙曲靖府城 (即今云南曲靖市)。初领云南、临安、澂江、广南、曲靖、普洱、开化、东川、昭通、广西、武定、元江、镇沅十三府,辖境约当今云南元谋、禄丰、易门、峨山、镇沅、景谷、勐海以东地区。乾隆三十一年 (1766) 以云南、武定属盐法道,临安、普洱、元江、镇沅四府属迤南道。清末领曲靖、东川、昭通、澂江四府,镇雄、广西二州,辖境约当今云南东川、寻甸、马龙、陆良、玉溪等市县以东,丘北、弥勒以北地区。1913年废。


清雍正八年(1730年)于云南昆明以东的迤东地区置分巡迤东道,驻寻甸州城(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),后徙治曲靖府城(今云南曲靖市)。初辖云南、临安、澂江、广南、曲靖、普洱、开化、东川、昭通、广西、武定、元江、镇沅十三府。乾隆三十一年(1766年),以云南、武定属盐法道;临安、普洱、元江、镇沅四府、州划入新置迤南道,范围缩小。清末辖曲靖、东川、澂江、昭通、镇雄、广西六府、州。1913年废,其地改属滇中道及临安开广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莲

    亦作八哈剌因。即今阿拉伯半岛东部之巴林。南宋赵汝适《诸蕃志》卷上:白莲为大食国之属国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西北地附录译作八哈剌因。集镇名。(1)在安徽省霍邱县中部。白莲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3250。相

  • 闹沟

    一名挠沟。在今湖北襄樊市北。《南齐书·崔慧景传》: 北魏军围邓城,“慧景南出过闹沟,军人蹈藉,桥皆断坏,虏军夹路射之,军主傅法宪见杀,赴沟死者相枕。山阳取襖杖填沟,乘之得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9襄阳

  • 隆龛山

    亦作崇龛山、明月山。在今四川潼南县西南光辉镇境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崇龛县: “隆龛山在县西三里。” 隆龛县以此名。

  • 堕罗钵底国

    在今泰国南部湄南河下游,其都城即泰国之佛统。 名见 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10“三摩呾吒”条。义净《南海寄归内法传》 卷1作杜和钵底。《通典》卷188作投和。《旧唐书·南蛮列传》 作堕和罗。

  • 侯镇

    即今山东寿光县东北五十里侯镇。清乾隆二十八年 (1763) 移县丞驻此。民国时设县佐。在山东省寿光市东部。面积211平方千米。人口9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侯镇村,人口3.5万。相传,侯镇建村于汉朝。原为

  • 莲芍县

    即莲勺县。故址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北来化镇村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白渠 “又东南径居陵城北,莲芍城南”。

  • 竹步国

    故地在今非洲索马里之朱巴河口一带。《明史·外国列传七》:“行步,亦与木骨都束接壤。永乐中,尝入贡。其地户口不繁,风俗颇淳。郑和至其地。”

  • 长秋镇

    北周置,属临汾县。故址在今山西新绛县西北二十六里泉掌镇。

  • 林中县

    北魏改姑臧县置,属武威郡。治所即今甘肃武威市。西魏复名姑臧县。古县名。北魏改姑臧县置,治今甘肃省武威市。属武威郡。西魏复称姑臧县。

  • 徐州

    ①古九州之一。《尚书· 禹贡》: “海、岱及淮惟徐州。” 《尔雅·释地》: “济东曰徐州。” 海指今黄海,岱即泰山,淮即淮水,济东即古济水以东。②邑名。(1) 一作平舒。战国齐地,即今河北大城县。《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