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①春秋列国之一,於越部族建。姒姓。初期国都播迁于会稽山中,越王勾践时逐渐强盛,勾践七年(前490) 建都大越 (今浙江绍兴市)。据 《国语·越语上》: “勾践之地,南至句无,北至御儿,东至于鄞,西至于姑蔑。” 辖境相当今浙江省中部、北部地区。周元王四年 (前472) 勾践灭吴,迁都琅邪 (今山东胶南市西南四十六里琅琊镇),遂扩展及今江苏全省及山东南部地区。周安王二十三年 (前379) 又迁都吴 (今江苏苏州市)。周显王三十五年 (前334)为楚所灭。

②即五代南汉。都于兴王府 (今广东广州市)。《新五代史·南汉世家》: “贞明三年, 䶮即皇帝位,国号大越,改元曰乾亨。”


(1)古国名。又称于越。姒姓。相传始祖为夏少康庶子无余,建都会稽(今浙江绍兴市)。春秋末年常与吴战。前494年与吴战,为夫差所败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,刻苦图强,于前473年攻灭吴国。曾向北扩展,称为霸王。疆土有今江苏省北部运河以东,江苏省南部、安徽省南部、江西省东部和浙江省北部。战国时渐弱。约于前306年为楚所灭。(2)浙江省绍兴市的简称。春秋时绍兴为越国都城,故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板江峒

    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明史·广西土司传》: 隆庆间,召诸瑶筑怀远城,“许犒不与,诸瑶遂合绳坡头,板江诸峒杀官吏反”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老堡口西南。明隆庆间,诸瑶合绳坡头、板江诸峒

  • 舡山

    又名五女山。在今四川南江县东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南江县: 舡山 “四山随拥,咸若海潮,乘风飘泊,而此山宛如巨舟,自北而东。下有井。旧名五女山”。

  • 伏龙府

    在今陕西澄城县南五十里伏龙里。唐置折冲府于此。

  • 木奇

    即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北七十里木奇镇。清设穆喜站于此。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:新宾县西北有木奇。

  • 麻林峒

    即今湖南新宁县西北四十二里麻林瑶族乡。清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1新宁县图: 县西北有麻林峒。

  • 牛尔河卡伦

    清光绪十年(1884)设,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北激流河口西牛尔河村。

  • 喇课营

    在今青海湟中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二》: 喇课营 “在西宁县西北八十里。城周一百八十余丈。本朝雍正十一年筑,设千总”。

  • 金河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阳寿县置,属云州。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北中滩乡哈拉板申村大黑河东岸古城。一说在托克托县西南之沙拉湖滩附近。以金河 (今大黑河) 为名。二十年(600) 改属胜州。后废。唐

  • 平阿山

    又名龙冈。即今安徽怀远县西南六十里平阿山。汉置平阿县于此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汴郡萧县“有平阿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凤阳府一》:平阿山“在怀远县西南六十里与凤台县接界。俗讹为平峨山”。

  • 双甸子

    即今吉林抚松县(抚松镇)。清宣统元年(1909)置抚松县于此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:抚松县“县治设于会房北双甸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