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贾鲁河

贾鲁河

①元至元十一年 (1351) 贾鲁浚,引黄河南流入淮、入海。故道起自今河南兰考县东北黄陵冈,东经山东曹县西南、河南民权县东北,又经商丘县北、虞城县南,又东南经夏邑县和安徽砀山县之间,东流经萧县北,至今江苏徐州市北与当时的会通河会合。明代前期为黄河下游河道的一段,嘉靖以后,曹县以下河道淤废。

②在今山东曹县西四十里。元至正中,贾鲁所开。《元史·河渠志》 载 《至正河防记》 称: 河道自白茅,经黄陵冈、南白茅、刘庄村、专固、黄固、哈只口、张赞店至杨青村。至塞黄陵冈,此河遂淤。

③源出今河南新密市北,绕经郑州市北,东南至商水县颍水。全长246公里。明、清时黄河南决,黄河水常由贾鲁河夺颍入淮。1938年花园口决口,为黄河所夺,河道渐淤。今河道为黄河复故道后重新疏浚而成。


(1)明、清时称元末贾鲁疏浚的黄河河道。故道起自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黄陵冈,东经山东省曹县西南、河南省民权县东北,经商丘市北、虞城县南,又东南过夏邑县及安徽省砀山县之间,东流经萧县北,至今江苏省徐州市北,与当时的会通河汇合。因河道岸阔底深,而有“铜帮铁底”之誉。明前期为黄河下游河道一股,嘉靖后,曹县以下河道淤废。(2)颍河支流。在河南省中部。元贾鲁曾主持疏浚,故名。源出荥阳、新密两市交界处的大周山,绕经郑州市东南,经中牟县往南,于扶沟县彭庄附近与源于嵩山东麓的双泊河汇合,流至周口市入颍河。长246千米,流域面积5895平方千米。1938年6月国民党军队在花园口炸堤,黄河洪水由贾鲁河入淮,形成大片的“黄泛区”。建国后经整治,并建国营农场,进行垦殖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佛头山

    即今浙江象山县南三门湾口之花岙岛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象山县:大佛头山在“县南百五十里海中。其地名南田,海中十洲,此为第一。日本入贡,每望此山为响导”。明嘉靖时设兵戍守。古岛屿名。即今浙江省宁海县东南海

  • 沈山

    即今浙江省海宁市(硖石镇)东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海宁县:“以刘宋沈景葬此而名。”

  • 坝底堡

    明置,属石泉县。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坝底羌族藏族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石泉县:坝底堡在“县(旧治)西北四十里,与茂州接界,成化以后为戍守要地。其地东抵通宁堡,西连白草番,南抵石泉,北通青片,由坝底而南十

  • 牛山河

    在今河南商城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商城县:牛山河“在县南七十里。其上有大、小二牛山,河出其下,流六十里,合为一河,即固始县史河之上源也”。

  • 丹城县

    ①南齐置,属临漳郡。治所在今广西浦北县境。梁、陈时废。②东魏置,属临涣郡。即今安徽涡阳县东北六十里丹城集。明嘉靖《宿州志》:“周太子晋常炼丹于此,故名丹城。”北齐属谯州谯郡。隋开皇元年(581)废。古

  • 楮皮岭

    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霍山县 “梅子岭” 条下: “又县东南四十里有楮皮岭,居人多造纸于此。”

  • 石罗摩山

    在今云南剑川县东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剑川州:石罗摩山“峰高百余丈,屹立如巨人状。亦名将军山”。

  • 竹墩镇

    北宋置,属六合县。即今江苏六合县西北竹镇。《宋史·韩世忠传》:南宋建炎四年(1130),金“兀术屯竹墩镇,为世忠所扼”。即此。

  • 黄土郡

    北周保定二年 (562) 置,治所在黄土县(今陕西旬阳县东汉江南岸)。三年 (563) 废。北周保定二年(562年)置,治黄土县(今陕西旬阳县东汉水南岸)。次年废。

  • 开封道

    1914年由豫东道改置,属河南省。治开封县(今河南开封市)。辖境约当今河南郾城、漯河、商水、项城、沈丘以北,荥阳、新密、禹州、襄城以东黄河南岸地区。1927年废。1914年6月由豫东道改名,治开封县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