角陵县
①西魏改新阳县置,为梁宁郡治。治所即今湖北京山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京山县:“《寰宇记》:地多丘陵及皂角树,西魏因以角陵名县。”隋大业初改为京山县。
②南齐置,属南新阳左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天门市东北五十八里皂市镇。梁废。
古县名。西魏改新阳县置,治今湖北省京山县。为梁宁郡治。隋大业初改名京山县。
①西魏改新阳县置,为梁宁郡治。治所即今湖北京山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京山县:“《寰宇记》:地多丘陵及皂角树,西魏因以角陵名县。”隋大业初改为京山县。
②南齐置,属南新阳左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天门市东北五十八里皂市镇。梁废。
古县名。西魏改新阳县置,治今湖北省京山县。为梁宁郡治。隋大业初改名京山县。
在今辽宁建平县北建平镇北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惠州: “太祖俘汉民数百户兔麛山下,创城居之,置州。”
明、清时银、铜、铁铸冶地。在今甘肃武山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巩昌府》: 银观峪 “在宁远县南三十里。旧有银、铜、铁冶,酒井盐池”。在今甘肃省武山县南。明、清时期此地产铜、银。
西汉置,属济南郡。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北旧口。西晋永嘉后省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复置,属齐州。大业初属齐郡。唐属淄州。北宋景德元年(1004)移治济阳城(今邹平县北孙镇),金移治今邹平县。元属济南路
①在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南。源出历山,西流入黄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历观,舜所耕处也,有舜井,妫、汭二水出焉。南曰妫水,北曰汭水,西径历山下。”②即今中亚阿姆河。隋称乌浒水,唐称缚刍河,宋称纪浑河,元
即今贵州织金县西南务卜村。清设务卜汛,有外委驻此。
在今广东乐昌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乐昌县: 黄土岭隘 “在县东三十里,路通仁化县”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: 黄土岭隘,“明初置高胜巡司防守,万历中裁”。
在今山东济南市大明湖南岸。《清一统志·济南府二》: 鹊华桥 “古名百花桥,元易今名。遂以百花名其南桥。两桥相望,中为百花洲,洲上有百花台。环湖有七桥,今惟百花、泺源二桥。曾巩诗: 从此七桥风与月,梦魂
在今浙江淳安县(排岭镇)西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淳安县:双柏岭在“县东二十里。其并峙者曰真坞岭,当往来驿道,崎岖连亘”。
即楚昭王墓。在今湖北当阳市东南七十里。《水经·沮水注》: “沮水又南径楚昭王墓。东对麦城,故王仲宣之赋 《登楼》 云: 西接昭丘是也。”
在今北京市天安门东侧。是明清两代的皇家祖庙。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(1420)。嘉靖、万历和清顺治、乾隆时多次重修,但仍保存明代建筑风格。1924年辟为和平公园。1950年改为北京市人民文化宫。1988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