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观音桥镇

观音桥镇

①即今四川三台县西南观音桥镇。民国《三台县志》卷1:观音桥“距城七十五里。清乾隆时建桥,光绪时兴场。通上省大路”。

②即今四川宜宾县北观音镇。清光绪《叙州府志》卷8宜宾县:观音场在“治北一百六十里”。

③即今四川仁寿县南慈航乡。清光绪《资州直隶州志》卷3仁寿县:观音桥场“在县南九十里”。

④即今四川南川市西北大观镇。民国《南川县志》卷2:观音桥场“正西六十里。位龙川河流之左,四围平地,属双音乡。建自明季,清咸、同之际焚于髪匪几尽,定再建,铺户一百六十余家”。


(1)在四川省金川县西北部。面积358平方千米。人口 2400。镇人民政府驻观音桥,人口 1200。地以桥名。1953—1960年为绰斯甲县治。1956年设观音乡,1958年为公社,1984年复乡,1992年置镇。产胡豆、小麦、玉米、马铃薯、青稞等。有型材、木炭、砖瓦、建筑、养殖等业。可壤公路经此。(2)在四川省邻水县北部。面积62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观音桥,人口 2350。始建于清同治年间。因场口有观音摩崖造像,故名。1949年为观音乡,1958年改公社。1981年更观音桥公社,1984年改乡,1993年置镇。有煤、铁等矿。产油菜籽、生猪。有橡胶、采煤、农机等厂矿及茶场。汉渝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契丹

    古东胡诸后裔的一支,初附宇文部,4世纪中叶宇文部败散,始分出,号契丹。居地在辽河上游潢河 (今西拉木伦河)、土河 (今老哈河) 流域。传说其始祖生八子,后裔衍为八部。北魏时,八部各入贡,交市于和龙 (

  • 侏儒山

    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西南。1941年冬,新四军第五师为把鄂中的汉川、汉阳、沔阳游击区建成抗日根据地,乘武汉地区日军抽兵增援华北和准备南进,该地兵力减弱的机会,集中一部兵力,结合地方武装,对盘踞汉阳县

  • 广成苑

    一作广城苑。在今河南汝州市西。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永初元年(107),“以广成游猎地及被灾郡国公田假与贫民”。唐李贤注曰:“广城,苑名,在汝州西。”马融有《广成颂》。《后汉书·孝桓帝纪》:延熹元年(

  • 十方垒

    亦作十里垒。在今河北赵县南一里。《元和志》卷17赵州平棘县:十方垒,“后汉安帝永初元年,以御史任尚讨羌无功,槛车征还。羌遂入侵河内,赵、魏间百姓相惊。北军中侯朱宠,将五营兵屯孟津,诏魏郡、赵国、常山等

  • 湛水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雉阳县置,属广州。治所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南五十五里。大业初改为犨城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雉阳县置,治今河南省平顶山市西北,属伊州。大业初改名犨城县。

  • 东光城郡

    北齐置,治所在今河南商城县西。隋开皇初废。北齐置,治今河南省商城县西。辖境约当今河南省商城县一带。隋开皇初废。

  • 安居店镇

    即今湖北随州市西三十二里安居镇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随州西有安居店镇。

  • 落丛山

    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。西魏置落丛县,因落丛山为名。《元和志》 卷22兴州鸣水县: 落丛山在“县西北十里,出铁”。

  • 乌揭

    亦作呼揭。在今哈萨克斯坦斋桑湖至新疆阿尔泰山间额尔齐斯河流域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郅支单于破乌孙后,“因北击乌揭,乌揭降”。

  • 宣城郡

    西晋太康二年 (281) 分丹阳郡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宛陵县 (今安徽宣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南以东,宣州、广德、太平、石台以西以北地区。南齐属南豫州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改为宣州。大业初改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