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西宁州

西宁州

①北周天和五年(570)改严州置,治所在越嶲县(今四川西昌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西昌市及越西、冕宁、德昌等县地。寻复为严州。隋开皇六年(586)复为西宁州。十八年(598)改为嶲州。

②唐武德七年(624)析南宁州置,治所在梁水县(今云南江川县东南旧州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华宁、江川、通海等县及玉溪市地。贞观八年(634)改为黎州。

③北宋崇宁三年(1104)置,治所在青唐城(今青海西宁市)。取西部安宁之义。辖境相当今青海西宁市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、互助土族自治县、湟中县等地。后属西夏。元仍为西宁州,属甘肃行省。明洪武六年(1373)改为西宁卫。

④金贞祐四年(1216)升西宁县置,治所在今甘肃会宁县东三十里张城堡。辖境相当今甘肃会宁、通渭等县部分地。金末降为西宁县。

⑤元初改镇宁州置,属真定路。治所即今河北鹿泉市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鹿泉市地。太宗七年(1235)复为获鹿县。


(1)北周天和五年(570年)置,治越嶲县(今四川西昌市)。辖境即今四川省西昌市。后改名严州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改为西宁州,十八年又改为嶲州。(2)唐武德七年(624年)置,治梁水县(今云南华宁县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省华宁、通海等县地。贞观八年(634年)改为黎州。(3)北宋崇宁三年(1104年)改鄯州置,治今青海省西宁市。属秦凤路。辖境相当今青海省西宁市及大通、互助、湟中等县地。南宋绍兴六年(1136年)地入西夏。蒙古灭西夏,为章吉驸马分地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改为西宁卫。(4)元初改镇宁州置,治今河北省鹿泉市。辖境相当今鹿泉市一带。太宗七年(1235年)降为获鹿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陂阳县

    西晋太康五年(284)以揭阳县改名,属南康郡。治所在今江西石城县西。《寰宇记》卷108虔州虔化县:废陂阳县“以陂阳水为名”。隋开皇十三年(593)废入宁都县。古县名。西晋太康五年(284年)改揭阳县置

  • 怀宫

    在今河南泌阳县城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建武元年(25)八月,“癸丑,祠高祖、太宗、世宗于怀宫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泌阳县城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建武元年(25年)祠高祖、太宗于怀宫,即此。

  • 南阳湾镇

    即今安徽青阳县南七十里南阳乡。清乾隆 《青阳县志》 卷1: 东南十三都有南阳湾,当县境最南端喇叭河湾处。

  • 大水峪关

    明置,为明长城关口之一。在今北京市怀柔县东北大水峪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怀柔县:大水峪关在“县东北三十里,北去密云县之石塘岭四十里。有城,旁地平坦,贼骑易入。……《志》云,大水峪西北有西石城、东水峪二

  • 勐 (猛) 腊

    即今云南勐腊县城。清雍正七年(1729) 置猛腊土千总,后改为土把总。

  • 杨家会镇

    一名杨夹沙镇。北宋置,属繁昌县。在今安徽繁昌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太平府二》 作杨家沙:“在繁昌县东北四十里大江中,即青沙洲之东境也。与江北奥龙河巡司相对。明初置河泊所于此,后废。”

  • 虬山

    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南一百五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1寿昌军:虬塘“在武昌县南百五十里。有虬山,山之阴有龙穴。《搜神记》云:居民见神虬飞翔,祷雨即应”。

  • 古那村

    在今广西凌云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1泗城州:古那村“在州西北,与利州接界。宣德七年,总兵柳溥以泗城与利州争地,议将古那易利州之利甲庄,不果”。

  • 海游岭

    在今浙江三门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宁海县: 海游岭在 “县南六十里,下有镇”。

  • 辽东湾

    在今渤海东北部,为渤海三大海湾之一。光绪《大清帝国全图》盛京省南渤海中有辽东湾。西起辽宁省西部六股河口,东到辽东半岛西侧长兴岛。有辽河、大凌河、小凌河等河注入。广义的辽东湾则指今河北省大清河口至辽东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