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西夏

西夏

①指中国西部地区。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桓玄初并西夏,领荆、江二州、二府、一国。”按荆州治江陵县(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),江州治柴桑(今江西九江市西南),二府一国皆治江陵县,均在东晋都城建康(今江苏南京市)之西,故称西夏。南齐时亦称雍州(治襄阳县,今湖北襄樊市)为西夏。《南齐书·王融传》:永明十一年(493),讨雍州刺史王奂。王融上疏云:“今议者或以西夏为念。”

②古国名。北宋宝元元年(1038)党项羌族首领李元昊(本姓拓跋,唐赐姓李,世为夏州节度使)创建,国号夏(或曰大夏), 都兴庆府(今宁夏银川市)。因地处西北,宋人称为“西夏”。最盛时辖地二十二州,包括今宁夏、甘肃大部、陕西北部、青海东北部以及新疆和内蒙古部分地区,与辽、金先后成为同宋朝鼎峙的政权。共历十主,凡一百九十年。南宋宝庆三年(1227)为蒙古所灭。


(1)东晋、南朝时指今长江中游湖北、湖南一带为西夏。《世说新语·文学第四》:“桓玄初并西夏,领荆江二州、二府、一国。”按荆州治江陵县(今属湖北),江州治柴桑县(今江西九江市西南),二府一国皆治江陵县,均在东晋都城建康和扬州之西,故称西夏。南齐时亦称雍州(治襄阳县,今湖北襄樊市)为西夏。《南齐书·王融传》:永明十一年(493年)讨雍州刺史王奂,王融上疏云:“今议者或以西夏为念。”(2)11—13世纪党项羌在今宁夏、陕北、甘肃西北部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建立的大夏,因在宋之西,宋人称之为西夏。参见“”。(3)指今甘肃省河西走廊一带。西晋时张轨为凉州刺史,其地被称西夏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麦地龙

    在今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北麦地龙乡。清置麦地龙土百户。

  • 崇信馆

    馆驿名。辽置,在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北四道沟梁附近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上京道引宋薛映记曰: 松山馆 “七十里至崇信馆”。辽建,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西北四道沟梁。为中京通往上京驿路所设驿馆。或即鹿驼帐。一

  • 朱口寨

    南宋绍兴五年(1135)置,属泰宁县。即今福建泰宁县东北朱口镇。元置有巡司,寻废。清初为朱口墟。南宋绍兴五年(1135年)置,即今福建省泰宁县东北朱口。元于此置巡检司。

  • 石梁城

    ①在今河北廊坊市东南。唐武德中曾为安次县治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东安县:石梁城“在旧州头东南五十里。或云南北朝时所置戍守城也”。②在今江苏六合县西。《陈书·宣帝纪》:太建五年(573)“南谯太守徐槾克石

  • 溱溪郡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溱州置,治所在荣懿县 (今四川重庆市万盛区西南青羊镇)。乾元元年(758) 复为溱州。

  • 孱陵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武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公安县西。东汉建安二十四年 (219),孙权封吕蒙为孱陵侯于此。西晋属南平郡。南齐为南平郡治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废入公安县。②隋平陈后改作唐县置,属澧州。治所在今

  • 高青县

    1948年3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高苑、青城二县及滨县黄河以南部分地,邹平、长山二县小清河以北地区,蒲台县西南小部分地析置,治田镇 (今山东高青县)。在山东省东北部。属淄博市。面积830平方千米。人口35

  • 建阳水

    古建水。即今湖北荆门市南之新埠河。《清一统志·荆门州》: 建水 “在荆门州东南。今名建阳水,一名大漕河”。

  • 五丈沟

    在今山东曹县西南五十里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南济“又东北右合菏水,水上承济水于济阳县东,世谓之五丈沟”。

  • 东胜州

    辽置,治所即今内蒙古托克托县西城关镇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及准格尔旗东北部地。金附郭置东胜县,为州治。辖境缩小,仅今托克托县境。元属大同路。明洪武四年(1371)改为东胜卫。辽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