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①商、周时邑,在今河南禹州市东北。《逸周书·世俘》: “新荒命伐蜀。”

②春秋鲁地。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。《春秋》: 成公二年 (前589),“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”。又 《左传》: 宣公十八年 (前591),“楚庄王卒,楚师不出。既而用晋师,楚于是乎有蜀之役”。杜注: “蜀,鲁地。泰山博县西北有蜀亭。”

③商至战国时方国。在今四川西部。是从周武王伐商纣的八国之一。望帝杜宇时都郫邑 (今四川郫县北),开明朝时迁都成都 (今四川成都市)。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 “其地东接于巴,南接于越,北与秦分,西奄峨、嶓。” 有今四川西部江安长江上游以北涪江上游地区及陕西西南部地。周慎王五年 (前316) 为秦所灭,以其地置蜀郡。

④地区名。秦汉时对古蜀国地之通称。在今四川盆地西部地区。《史记· 留侯世家》: “关中左殽函,右陇蜀,沃野千里。” 《后汉书·公孙述传》: “蜀地沃野千里,土壤膏腴。” 秦灭蜀国后,置蜀郡。三国时,刘备建蜀国,五代前蜀、后蜀,地区扩大,包括四川全省 (除西部部分地),元以后为四川省之别称。

⑤四川省简称。四川西部古时为蜀国,秦置蜀郡,三国时建蜀汉,五代时建前蜀、后蜀,因此得名。


(1)古国名。商周时方国。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。都成都(今四川成都市)。更元九年(前316年)为秦惠王所灭。(2)古邑名。(1)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。《左传》成公二年(前589年):“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。”即此。(2)本商、西周邑。在今河南省禹州市东北。《逸周书·世俘》:“新荒命伐蜀。”即此。(3)四川省的简称。因古为蜀国、秦置蜀郡、三国时又为蜀汉地而得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宝带山

    在今贵州黎平县南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黎平府: 宝带山 “蟠旋如带,亘二十余里,绕城西北皆山麓也”。

  • ①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襄城县南一里。《左传》:僖公二十四年(前636),大叔以狄师伐周,“王出适郑,处于並”。杜注:“郑南氾也,在襄城县南。”《水经·汝水注》:“汝水又东南径襄城县故城南。……其城南对氾

  • 高唐驿

    在今四川巫山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巫山县: 高唐驿“在县治西。水驿也。《舆程记》: 江行自高唐驿而东,九十里至万流驿入湖广归州境,又七十里即巴东县矣”。

  • 酒房

    即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南二十六里酒井哈尼族乡。清代此地善煮酒,酒业兴旺,故名。集镇名。在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中南部。酒井哈尼族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3370。清代此地善酿酒,酒业兴旺,故名。主产稻

  • 赤谷城

    汉西域乌孙国都城。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南伊什特克附近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:乌孙国“大昆弥治赤谷城”。本西域乌孙国都。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河上源、中亚伊什提克一带。

  • 龙泓洞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飞来峰下。相传三国吴赤乌二年(239),葛仙翁得道于此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8引《舆地志》曰:“有石洞, 彻浙江下,过萧山, 有采石乳者, 入其洞, 闻波浪之声。”

  • 金台 (臺) 山

    ①在今浙江建德市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寿昌县: 金台山在 “县 (今寿昌镇)南十五里。县山之最高者”。②即金堂山。在今四川金堂县南二十里。西汉杨雄 《蜀都赋》: “铜梁金台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

  • 北新成县

    西汉置,属中山国。治所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南二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68引《十三州志》云:“河间有新城,故此加北字。”东汉改为北新城县。北魏改名新城县。北齐复名北新成县,寻废。

  • 朴树湾镇

    即今江苏仪征市东朴席镇。明隆庆《仪真县志》卷3:朴树湾镇“在县东三十里”。

  • 武圣宫

    在今四川重庆市渝中区民权路建设公寓内。为重庆著名古道观。今已不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