蓬南镇
即今四川蓬溪县东南蓬南镇。清道光 《蓬溪县志》 卷2: 蓬南场在 “县东南一百二十里。……通合州、定远大道”。
在四川省蓬溪县东南端。面积80平方千米,人口5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蓬南场,人口3940。因清道光初年属蓬溪、南充县共管,取二县首字命名。1950年为蓬南乡,1958年为蓬南公社,1983年改为蓬南乡,1985年置蓬南镇。1992年东升、惠民、胜利三乡并入。有皮革、印刷、酿酒、榨油、预制等厂。遂武公路经此。有烈士陵园和“文明书院”古建筑。
即今四川蓬溪县东南蓬南镇。清道光 《蓬溪县志》 卷2: 蓬南场在 “县东南一百二十里。……通合州、定远大道”。
在四川省蓬溪县东南端。面积80平方千米,人口5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蓬南场,人口3940。因清道光初年属蓬溪、南充县共管,取二县首字命名。1950年为蓬南乡,1958年为蓬南公社,1983年改为蓬南乡,1985年置蓬南镇。1992年东升、惠民、胜利三乡并入。有皮革、印刷、酿酒、榨油、预制等厂。遂武公路经此。有烈士陵园和“文明书院”古建筑。
元至元二十七年 (1290) 于蒙怜甸置蒙怜路军民总管府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缅甸八莫稍南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改为府。后废。元至元二十七年(1290年)置,治今缅甸勐卯西。属云南行省。明洪武
在今江苏新沂市西。《水经·沭水注》:“沐水又南径建陵山西。魏正光中,齐王之镇徐州也,立大堨,堨水西流,两渎之会,置城防之,曰曲沭戍。”
在今河南卢氏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 (450) 北伐,雍州将 “柳元景自百丈崖从诸军于卢氏”。胡三省注: “百丈崖,在温谷南。”在今河南省卢氏县南。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(450年)北伐
①战国韩置,秦、汉治所在长子县(今山西长子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长治、晋城、和顺、左权、榆社、武乡、沁县、沁源、沁水、襄垣、黎城、安泽、屯留、潞城、长子、壶关、平顺、高平、陵川、阳城等县市地。东汉末
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天目山。《清一统志·杭州府二》: 禅源寺 “在于潜县天目山狮子岩右,元建,名狮子正宗寺。本朝康熙初僧玉琳重建,后毁。雍正十一年再建,赐今额”。1941年被日本飞机炸毁。
即阿里马城。在今新疆霍城县西北克干山南麓。元刘郁《西使记》:宪宗九年(1259),“出(铁木儿忏察)关,至阿里麻里城,市井皆流水交贯,有诸果,唯瓜、葡萄、石榴最佳。回纥与汉民杂交,其俗渐染,颇似中国”
即今河南西平县西三十九里师灵镇。民国《西平县志》卷4《市镇》:“师灵镇,城西四十里。”在河南省西平县西北部。面积62.8平方千米。人口4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师灵,人口 1100。汉、三国魏、晋和唐曾为
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西北召口乡南。东距画邑城遗址(桐林田旺遗址)二里。王蠋,战国时齐画邑人, 因进谏齐王不听,故退耕于野。《史记·田单列传》载:“燕之初入齐,闻画邑人王蠋贤,令军中曰‘环画邑三十里无入
汉西域蒲犁国都城。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城东北石头城遗址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:蒲犁国 “王治蒲犁谷”。即此。
春秋楚置,治所在今河南上蔡县西南。后改为上蔡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