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蒙城县

蒙城县
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山桑县置,属亳州。治所在今安徽蒙城县。金属寿州。元属安丰路。明属寿州。清初属亳州,雍正十三年 (1735) 属颍州府。民国初属安徽淮泗道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


在安徽省境北部、涡河中游。属亳州市。面积2111平方千米。人口119万。辖18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西汉置山桑县,治今坛城集,属沛郡。东汉属汝南郡。三国魏属谯郡。东晋侨置谯郡蒙县。北魏置涡州涡阳县,治今涡河北岸刘寨。北齐置蒙县于今城西北,旋废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改涡阳为肥水县。大业初复名山桑县,属亳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蒙城县,治今城关镇,属亳州。元属安丰路。明属凤阳府。清初属亳州。雍正十三年(1735年)属颍州府。1914年属淮泗道,1927年直属安徽省。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阜阳专区,1952年属安徽省阜阳专区。1971年属阜阳地区,1996年属阜阳市,2000年属亳州市。地处淮北平原中部,介于黄泛区与沿淮湖滩洼地间。主要河流涡河斜贯中部,北有北淝河,南有芡河,均向东南流注。茨淮新河和阜蒙新河,分别在县南边界和西境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有小麦、大豆、玉米、棉花、油菜籽、花生、芝麻等,为商品粮基地县。畜牧业比较发达,以淮北大肥猪闻名。药材蒙蝉蜕著名,还有白芍、生地、半夏、枸杞等。板桥等地有煤。有化肥、农机、电机、面粉、轧花、纺织、塑料、食品等厂。公路有宿蒙、蚌阜、蚌亳、凤白等干线。涡河和茨怀新河常年通航。古迹有万佛塔、山桑古城遗迹、嵇康亭等。建有革命烈士纪念馆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普淜驿

    明属姚安军民府姚州,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南普淜彝族乡。

  • 含香市

    原名白水村,宋改今名。即今浙江金华县东含香乡。清光绪《金华县志》卷3《乡里表·附市镇》:含香市在“县东三十里”。相传宋张辅归田于此,寻被上召,因患口疮,含鸡舌香入对。上嘉其贤,赐所居之地曰含香。

  • 米场墟

    即今广西陆川县西北米场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陆川县图:北有米场墟。民国《陆川县志》卷5:米场墟“在县北三十里泗里堡五柳甲内。……实县北陆运总汇”。

  • 八哩笼坝

    在今四川雅江县东南八衣绒乡。另一说在今九龙县西八窝笼乡。清康熙四十年(1701)置八哩笼土百户。

  • 彩 (綵) 衣堂

    在今江苏常熟市 (虞山镇) 翁家巷门2号。晚明建。清道光间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 (翁同龢之父) 故居, 取老莱子 “彩衣娱亲” 之意命名。道光十五年 (1835) 巡抚陈銮书匾额。堂内结构和彩绘雕饰极为

  • 罗绣县

    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林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东南罗绣镇。六年 (623) 属绣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废入普宁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析阿林县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东南

  • 沔阳卫

    明洪武六年(1373)置,属湖广都司。治所在今湖北仙桃市西南。嘉靖十八年(1539)改属兴都留守司。后废。

  • 上林湖越窑遗址

    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南二十四里栲栳山北麓。是越窑青瓷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区之一。创烧于东汉,盛于唐、五代,延至宋代。唐代时瓷器品种丰富,造型优美,釉色晶莹青翠。至唐晚期开始生产贡瓷,是我国最早生产宫廷用瓷的“

  • 曲水池

   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。《寰宇记》卷112鄂州江夏县:曲池水“在县东三里。梁太清四年邵陵王纶为富水郡太守,雅好宾客,乐于诗酒,每慕王右军兰亭流觞曲水之兴,故以效之”。

  • 上马渡

    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北。《明史·秦良玉传》:崇祯末,“张献忠速破官军于观音岩、三黄岭,遂从上马渡过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