营口支线
又称大营支线。从大石桥 (今辽宁大石桥市) 至营口市东牛家屯。长21.4公里。清光绪二十二年 (1896) 由牛家屯延至营口 (1公里)。
又称大营支线。从大石桥 (今辽宁大石桥市) 至营口市东牛家屯。长21.4公里。清光绪二十二年 (1896) 由牛家屯延至营口 (1公里)。
在今陕西宝鸡县西。南宋李心传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:绍兴十二年(1142),金人遣贺景仁来分划,“乃割商、秦之半,存上津、丰阳、天水三邑及陇西成纪余地,弃和尚原、方山原,以大散关为界”。在今陕西省宝鸡市
唐开元二十一年(733)分江南道置,治所在苏州(今江苏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,浙江、福建二省以及安徽歙县、绩溪、休宁、祁门、黟县与江西婺源、玉山等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废。唐十五道之一。唐
北周保定元年 (561) 废朔州置,即今甘肃庆阳县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改为合川镇。
①一名楚关。在今湖北土家族自治县西七十里巴山村南。《战国策·楚策》:张仪说楚王曰:“秦西有巴蜀,方船积粟,起于汶山,循江而下……不费马汗之劳,不至十日而拒扞关,则从竟陵巴东,尽城守矣。”《史记·楚世家
在今四川重庆市旧城内。海拔345米。民国时,四川军阀王陵基建私宅于此。1949年以后辟为公园,为观赏重庆山城夜景最佳处。在重庆市区内、长江北岸。相传旧时因遍植枇杷树而得名。海拔345.6米。林木茂密。
南宋淳祐九年 (1249) 建,在今四川南充市南青居镇西青居山。徙顺庆府治于此。古城遗址尚存。在今四川省南充市南青居山上。南宋淳祐年间筑,宝祐六年(1258年)蒙古军攻破此城。
在今云南楚雄市东南云龙镇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116南安州: 健林苍山在 “州 (治今云龙镇) 东五里。今讹为阿姑娘山。山半有泉,昔黑祖瓦晟吴立栅居其上, 子孙渐盛, 不属他郡。 至大
即蜘蛛渠。在今宁夏中卫县黄河北岸。清乾隆 《宁夏府志》 卷8: 美利渠 “自元以来名蜘蛛渠。旧由石龙口,尾达胜金关。嗣因岸徙渠淤,口窒不能受水。嘉靖壬戍,抚军毛中丞始命道参文武督本卫丁夫,改浚于旧口之
隋开皇十三年 (593) 置,为黔州治。治所即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郁山镇。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四川卷上: 彭水县 “因彭水为邑名”。大业三年 (607) 为黔安郡治。唐武德元年(618)
即今福建漳平市东北溪南镇。明初置巡司于此。清初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