莱芜口子
在今山东莱芜市北三十里口镇。莱芜谷之扼要处。东通博山,西通泰安。县中各镇,清末以此为最盛。
在今山东莱芜市北三十里口镇。莱芜谷之扼要处。东通博山,西通泰安。县中各镇,清末以此为最盛。
即今福建福州市区八一七南路与中洲间的解放大桥。始建于元大德七年,至治二年(1322)落成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州府:万寿桥“在府南,跨南台江上,长三百余丈,石梁水门三十有九。元大德七年建。明成化后屡经
①唐置,即今云南通海县。为控制今滇南一带的重地。南诏于此置通海城。②北宋置,属虹县。在今安徽泗县东二十六里通海乡。据传有一泉眼,曾流出海螺、海鳝化石,以为泉通东海,故名通海。为唐宋汴河沿岸重镇。③即今
①即今河北武安市西南磁山镇。邯涉铁路经此。②在今山东兖州西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兖州府一》: 嵫山 “元大德间碑云: 兖郡有山曰磁,郡在其左,故县名嵫阳。诸志称为磁阳山,非也”。③在今山东烟台市西北与蓬
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隶金山卫。治所即今上海市奉贤县东奉城镇。清雍正二年(1724) 于此置奉贤县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上海市奉贤区东奉城镇。属金山卫。清康熙十七年(1678年
在今印度尼西亚中爪哇北岸之北加浪岸。南宋周去非 《岭外代答》 卷2: “阇婆国,又名莆家龙,在海东南,势下,故曰下岸。广州自十一月十二月发舶,顺风连昏旦,一月可到。”
在今山西晋城市北二十五里巴公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元年(954),“北汉主以中军陈于巴公原”。胡三省注:“巴公镇在晋城东北。”即今山西省泽州县北部巴公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元年(954年)
驿站名。又称失八儿秃站。元上都至大都南驿路第四站。故址即今河北沽源县南小厂。明初改称隰宁驿,又名盘谷镇。后废。即今河北省沽源县南石头城子。为元代大都和上都之间交通驿站。元周伯琦《扈从诗前序》:“失八儿
即凭虚洞。又名母猪洞。在今贵州贵定县西。清李宗昉《黔记》:“牟珠洞在贵定县西十五里大道旁。洞口为石门,上有古松一株。门内有观音莲座,石乳所凝也。其上一圆洞透天光,再入则必携炬火,有石钟、石鼓,亦钟乳垂
在今山东宁阳县北十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宁阳县“云山”条下:“县北二十里有伏山,一名佛山。其南有小山,谓之宁山。”
在今天津市、河北省渤海沿岸,为北起山海关南至黄骅市盐场的总称。蒙古太宗二年(1230)始设河间税课所,置盐场。六年改立盐运司。元至元二十三年(1286)改立河间都转运司。盐场二十二。明初置北平河间盐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