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荥泽

荥泽

一作荧泽。又名荥波。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古荥镇北。春秋战国时尚与济水、黄河相通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荥波既猪。” 又 “道沇水,东流为济,入于河,溢为荥”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“济水又东径荥泽北,故荥水所都也。京相璠曰: 荥泽在荥阳县东南。” 自西汉平帝以后,荥泽淤塞为平地。


(荥xíng) 古湖名。又称洞泽。春秋属卫。在今河南省浚县西。《左传》宣公十二年(前597年):楚藩党逐之,及荧泽,即此。参见“洞泽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珩溪

    在今福建明溪县东南珩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归化县: “珩溪在县东南。上源接明溪,中有石,沿渚夹峙里许,水从中出,谓之门槛石。”

  • 玉亭县

    ①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属恒州。治所在今河北行唐县西北二十里东玉亭。大业初废。②唐武德四年(621)析余干县置,属饶州。治所在今江西余干县东南。七年(624)省入长城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

  • 旧县镇

    ①在今河北枣强县东三十四里前旧县村。隋唐及北宋时为枣强县治。金废为镇。②即今河北盐山县西南旧县。旧属乐陵县,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③即今山西河曲县南旧县。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④一称县市镇。即在今安徽繁昌县西

  • 白落城

    即靖平堡。在今陕西靖边县东南青阳岔乡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1:靖平堡“在威武堡西五十四里。旧为白落城。天顺中,守将房能请移于城北砖营化,不果。成化三年,王復俊奏移之,改今名。七年,余子俊以去水太远,复

  • 甲父

    古国名。在今山东金乡县南。《左传》:昭公十六年(前526),齐侯伐徐,徐人行成,“赂以甲父之鼎”。杜注:“甲父,古国名。高平昌邑县东南有甲父亭。”

  • 铁门山

    亦名铁峰山、凤凰山。在今四川安岳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58普州: “ 《图经》 云,旧治在铁门山。开宝四年徙于今治。年月得之于城隍庙像幅纸中。”

  • 呼纳盟

    即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。1949年由呼伦贝尔盟与纳文慕仁盟合并设置,属内蒙古自治区。盟政府驻海拉尔市。1954年复设呼伦贝尔盟。旧盟名。1947年由呼伦贝尔盟与纳文慕仁盟合置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,简称呼纳

  • 桑洲岭

    在今浙江宁海县西南桑洲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宁海县: 桑洲岭在 “县西六十里。有桑洲驿”。

  • 瓦述毛茂丫

    亦作瓦述茂丫。在今四川理塘县东南木拉乡。清雍正六年(1728)置瓦述毛茂丫土百户。

  • 招信县

   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(976) 改招义县置,属泗州。治所在今安徽明光市东北六十里女山湖镇(原名旧县)。元至元二十年 (1283) 废。古县名。北宋太平兴国元年(976年)改招义县置,治今安徽省明光市东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