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荆溪

荆溪

①即今江苏宜兴市南之南溪。《元和志》 卷25常州义兴县: “荆溪,是周处斩蛟处。” 《寰宇记》卷92谓荆溪为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之中江。

②在今浙江乐清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乐清县: 荆溪 “在县西北百里。《志》 云: 由县西北出仙居,荆溪为之孔道。嘉靖三十五年,倭贼由此犯仙居”。

③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94长兴县: “荆溪者,以其出荆山,因名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91长兴县: 荆溪 “在县西南四十里。源出江南宜兴县之荆南山,合诸山溪之水,流经县境,又东南注于苕溪”。

④即今陕西蓝田县西北之长水,至长安县境入浐水。《两京道里记》: “荆溪本名长水,后秦姚兴避讳改焉。”


(1)古水名。又名长水。源自今陕西省蓝田西,北流至西安市东汇入浐水。唐王维《山中》诗:“荆溪白石出,天寒红叶稀。”(2)今河名。古称中江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“荆溪以近荆南山得名。”在江苏省南部。上游胥溪河,源自高淳县东坝,汇集大茅山以东和苏、浙、皖边境界岭北坡诸水,经溧阳市东流,到宜兴市大埔附近入太湖。为太湖主要补给水源之一。长42千米,流域面积 2078 平方千米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冶镇

    ①清置,属五台县。即今山西五台县西南二十五里东冶镇。康熙二十二年(1683)圣祖玄烨西巡经此。②即今山西阳城县东南东冶镇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:东冶镇“在阳城县东南五十里。本朝乾隆二十二年,移拦车镇同

  • 沙沟镇

    ①清置,属盐城县。即今江苏兴化市西北沙沟镇。清有巡司驻此。②即今山东枣庄市西南沙沟镇。明弘治二年(1489)设递运所。嘉靖间设巡检司。万历三年(1575)设沙沟营。清雍正九年(1731)设都司驻此。(

  • 塔陂

    在今陕西长安县西上塔坡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3西安府: 塔陂 “在府南二十里韦曲之西。地有浮图,产稻极美,土人谓之塔陂米”。

  • 汉阳府

    元至元十四年(1277)改汉阳军置,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。治所在汉阳县(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区、蔡甸区及汉川县地。明洪武九年(1376)降为汉阳州。十三年(1380)复为汉阳

  • 曾迟堡

    明置,属铁岭卫。即今辽宁铁岭县西二十里增盛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铁岭卫 “宋家泊堡” 条下: “曹 (应为曾) 迟堡在宋家泊堡东北,其东北又有平定堡。” 清改为曾十堡。

  • 苦竹岭

    ①在今福建仙游县西北苦竹。明属永春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泉州府永春县: 苦竹岭 “在县东,接仙游县界。嘉靖四十一年,倭自仙游来犯,义兵拒却之于此”。②在今福建宁化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汀州府宁化

  • 五公冢

    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东北吕家孝陵村西北。据《齐乘》卷5记载:五公冢“临淄东南十里。齐昭公、灵公、惠公、顷公、孝公五坟相近”。

  • 白层河镇

    民国置,即今贵州贞丰县东四十里白层镇。亦名巴淌,系布依语音译,意为江口。以地处那郎河与北盘江汇口,故名。1935年红一方面军由此抢渡北盘江。

  • 抱成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抱县置,属合州。治所无考,当在今广东雷州市境。大业初属合浦郡。唐初废。

  • 禁坑 (阬)

    一名禁峪。又名禁沟。在今陕西潼关县东,北去旧潼关十里。黄巢由此入潼关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广明元年 (880),黄巢前锋军抵关下,齐克让走入关。“关左有谷,平日禁人往来,以榷征税,谓之 ‘禁阬’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