芦衙尖山
即芦芽山。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50宁化军:芦衙尖山“在军界”。即此。
即芦芽山。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50宁化军:芦衙尖山“在军界”。即此。
北宋属海丰县,在今广东陆丰县东南碣石镇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:海丰县有石桥盐场。北宋置,属海丰县。在今广东省陆丰市东南碣石镇。
亦作剌麻哈。在今青海达日县西黄河南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河源附录: “思本曰: …… (怀里火秃河) 与黄河合,又东北流一百余里,过郎麻哈地。”
唐置,即今陕西商南县东富水镇。明为富水堡,置巡司于此。
宋置,在今江西星子县东一里锦冈岭上。明初改为匡庐驿,移于今星子县南一里。宋置,在今江西省星子县东锦冈岭上。明初改匡庐驿,移至今星子县南。
隋开皇三年(583)改伍城县置,属益州。治所即今四川中江县。《元和志》卷33玄武县:“因玄武山为名。”大业初属蜀郡。唐属梓州。北宋大中祥符五年(1012)改为中江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初改伍城县置,治今四
在今陕西石泉县西北饶风关北。《宋史·吴玠传》: 南宋绍兴三年 (1133),玠与金人大战饶风关,“会玠小校有得罪奔金者,导以祖溪间路,出关背,乘高以阚饶风。诸军不支,遂溃,玠退保西县”。《方舆纪要》
亦作三站。清光绪七年(1881)置,在今黑龙江省林口县西北三道通乡南江东村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:“正南距(三姓)城……一百七十里三站,即小巴彦苏站。”
明洪武五年 (1372) 改施秉前江等处长官司置,属思南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施秉县东南九十里胜秉村。永乐十二年 (1414) 改属镇远州。正统九年 (1444) 改设施秉县。
又名燎石冈、料石冈。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良乡县:辽石冈“在县治东三里。《志》云: 冈有古城五座, 方圆棋布。冈顶有多宝佛塔, 隋建。《金志》作料石冈”。
在今陕西彬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3新平县:“北魏于今县西南十里陈阳原上置白土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