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芦洲

芦洲

①在今江苏宝应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宝应县:芦洲“在县东十三里。东晋初,祖逖军于芦洲,或以为即此处。误也”。

②在今安徽亳州市东涡水北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亳州:芦洲“其地旧多芦苇, 因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颍州府一》:“《州志》:晋太兴中,祖逖进军北伐,屯芦洲。即此。”

③即今台湾省台北县北芦洲乡。其地原系淡水河中沙洲,芦苇丛生,故名芦洲。又名和尚洲或河上洲。相传因地原属关渡灵山宫和尚所有而名。汉人来此开发始于清雍正十年(1732),现为台北市近郊最大蔬菜产地。

④在今湖北枝江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枝江县:芦洲“在县东南七十里。其相接者为洲”。

⑤一名��州。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北二十里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径邾县故城南。……城南对芦洲。旧吴时筑客舍于洲上,方便惟所止焉。亦谓之罗洲矣。”《梁书·徐文盛传》:大宝二年(551),“击任约于贝矶,约大败,退保西阳,文盛进据芦洲,又与相持”。


(1)洲名。又称逻洲、罗洲、伍洲。在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西南长江中。南朝梁大宝二年(551年)徐文盛讨侯景,进军至此。(2)村名。在江苏省兴化市中部,梓辛河、九里港、大横子和盐港交汇处。南靠癞子荡,北靠得胜湖。属垛田镇。人口 7000。始建于明,原为湖荡中高地,盛长芦柴,故名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等。垛戴公路经此。有水路通市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谷城

    ①春秋周邑。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。以临谷水,故名。《左传》:定公八年(前502)二月,“单子伐谷城”。即此。西汉置谷城县。《水经·谷水注》:“谷水又东径谷城南。”②在今山西隰县东四十五里。《新定九域志》

  • 宜水

    ①在今江西宜黄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抚州府一》 “宜黄水” 条: “宜水源出县东南军山,黄水源出县南黄土岭,皆北流至县东合流,名宜黄水。”②一名宜溪水。在今湖南常宁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常宁县: “宜

  • 黄坂

    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北一都乡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) 设巡司于此。

  • 普威

    清属西昌县,置巡司于此。即今四川米易县西北普威彝族乡。民国初改设县佐。

  • 程江

    在今广东梅县西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:梅州程乡县有程江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02梅州: 程江“在州之西北七十里。自义化涤源,浮于石坑,达于程源,历安仁归城南而会宁昌、长乐二江,以赴海焉。盖因程皎姓氏而

  • 桃川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九年 (1396) 置,在今湖南江永县西南六十二里桃川镇。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年)置,治今湖南省江永县西南所城。属永州府。清时废。

  • 瓜步沙

    即今江苏邗江县南瓜洲镇。亦名瓜洲,旧在长江中。《新唐书·齐澣传》:开元间“迁润州,州北距瓜步沙尾,纡汇六十里,舟多败溺”。

  • 湨水

    或称溴水。即今河南济源市、孟县、武陟县境之黄河支流漭河。《春秋》: 襄公十六年 (前558),公会晋侯等 “于湨梁”。杜注: “湨水出河内轵县东南,至温入河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: 西晋永宁元年 (301

  • 昭潭驿

    明置,在今广西平乐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平乐县: 昭潭驿 “在府城西。驿之东为递运所”。

  • 甫和州

   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,属雅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宝兴县境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