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浪山
在今四川冕宁县东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32台登县: 胡浪山 “下有司马相如定西南夷桥,桥孙水以通邛、笮,即此水也”。
在今四川冕宁县东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32台登县: 胡浪山 “下有司马相如定西南夷桥,桥孙水以通邛、笮,即此水也”。
在今江西南昌市西北。《水经·赣水注》:“赣水北出,际西北历度支步,是晋度支校尉立府处。步即水渚也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二》: 度支步 “在新建县西北…… 《县志》,度支步在县西北五里”。
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西南7海里。水深约10米。长约6.5公里,宽约4公里,为珊瑚砾石滩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伊尔迪斯滩。1947年改名银砾滩。
又作蒲峪、扶余。金置,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克东县东北金城乡古城村。因地当古扶余国而得名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、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东、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和黑河、伊春市北部,外兴安岭 (今俄罗
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,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为关内,亦称关中。今河北山海关以西地区,四川康定以东地区,甘肃嘉峪关以东地区旧称关内,皆与关外相对而言。地区名。(1)秦至唐时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、陇
即今河北景县西北三十里宋门乡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古镇名。即今河北省景县西北宋门。明正德六年(1511年),义军领袖赵燧等为明军击败于此。
在今江西九江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九江府》: 巢湖城 “在寻阳县 (今九江市) 东四十二里”。即此。
即今江西余干县。《越绝书·记地传》:“大越故界,浙江至就李,南姑末、写干。”
①又名九龙山。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南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商州》 引《雒南县志》:“当故县之西,故名。”②《尚书·尧典》:“分命和仲,宅西,曰昧谷。”郑玄注:“西者, 陇西之西,今人谓之兑山。”《方舆胜览》
唐开元二十一年 (733) 分河东道东都附近地区置,故名。治所在洛阳 (今河南洛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获嘉、原阳、中牟、叶县以西,崤山、熊耳山以东,伏牛山以北和山西中条山以南地区。乾元元年 (758)
唐置,属羁縻宋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东境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