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胜利县

胜利县

1932年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雩都、兴国两县析置,驻上宝排村 (在今江西于都县东北)。为庆祝红军攻克雩都县东北境上宝土围的重大胜利而命名。后迁治银坑 (今江西于都县东北银坑镇)。1935年2月废。


旧县名。(1)中央苏区江西省设。1932年由兴国县东北部和于都县北部析置,治上宝排村(今江西于都县贡江镇东北),后迁银坑圩(今于都县银坑镇)。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撤销。(2)1952年改兵堡县置。治滕家堡(今湖北罗田县胜利镇)。1955年撤销,分别并入罗田、麻城二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梨园屯

    在今河北威县东梨园屯乡。为清末山东冠县、河北威县一带义和拳活动中心。民国 《威县志》 卷20: 光绪二十四年 (1898),“山东冠县梨园屯村义和拳民与天主教民因庙地起争端,激起事变”。在今河北省威县

  • 街泉亭

    即街亭。西汉街泉县故治。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西北。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: 汉阳郡略阳县 “有街泉亭”。即“街亭”。

  • 诺木罕河

    即今青海都兰县西诺木洪河。为柴达木河支流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青海和硕特部西右翼中旗: “牧地跨柴达木河。东至诺木罕河,南至诺木罕木鲁,西至滔赉,北至希勒沿。” “诺木罕”,蒙古语意为 “太平”。

  • 清澜港

    即今海南省文昌县东南清澜港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5文昌县: 清澜港 “在县东南三十里。源出县东下场溪西,二处合流,至此与海潮相会而成港”。明置千户所于此。在今海南省文昌市清澜南。清于此设海口协把总防守

  • 余庆州

    元末置,属播州安抚司。治所即今贵州余庆县西北余庆司(敖溪镇)。明洪武十七年(1384)改为余庆长官司。元末置,治今贵州省余庆县西北敖溪镇。属播州宣抚司。明洪武十七年(1384年)改为余庆长官司。

  • 迦那调洲

    又作古奴、姑奴、奴调。“调”,梵文意为洲,或译为国。古地名。在今缅甸西南沿岸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 引康泰 《扶南传》 曰: “从迦那调洲西南入大湾,可七八百里,乃到枝扈黎大江口,度江径西行极大秦也。”

  • 史家岗支线

    在今山西定襄县东,从忻窑支线的蒋村至史家岗。长7.9公里。 日伪于1940年修筑。1944年被拆除。

  • 鄂什

    一作鄂斯。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奥什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 卷45: 西布鲁特 “在喀什噶尔西北三百里。道由鄂什逾葱岭而至”。

  • 新安府

    明永乐五年 (1407) 改新兴府置,属交趾布政司。治所在峡山县 (今越南东北部海兴省海阳市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海兴省东部至广宁省一带,宣德二年 (1427) 以后地入安南。

  • 门州

    唐置羁縻州,属安南都护府。治所在今越南谅山省同登。北宋后废。唐羁縻州,治今越南谅山省同登。属安南都护府。北宋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