聂隆
即今四川新龙县。藏语称 “聂隆”,意为“有森林为河谷”。
即今四川新龙县。藏语称 “聂隆”,意为“有森林为河谷”。
北宋崇宁三年 (1104) 以保敦谷置,属廓州。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廓州: 绥平堡 “南至肤公城界二十里,北至保塞砦界一十七里”。后废。北宋崇宁三年(1104年)置于保敦谷,
即今湖南郴州市北许家洞镇。粤汉铁路在此有支线通资兴煤矿。
西晋永嘉五年 (311) 因避东海王越世子毗讳,改毗陵郡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丹徒县 (今江苏丹徒市东南丹徒镇)。东晋太兴初 (318) 移治京口(今江苏镇江市),义熙九年 (413) 移治晋陵县 (今江
①在今湖南道县西四十里,接广西灌阳县界。《清一统志 · 永州府一》: 营山 “层峦叠嶂,绵亘数十里,实为州之西屏。其中峰最高,营水出此”。②在今四川营山县西。《寰宇记》 卷139蓬州朗池县: 营山 “
南宋置,在今江西吉安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庐陵县:走马塍寨“在府南方山之麓。宋隆兴二年,以境内多盗奏置今寨,寻升为巡司,后废”。
亦作蒲江关。即今四川松潘县南一百二十里镇江关乡。《明史· 四川土司传》: 正统四年(1439),“小商巴复据浦江、新塘等关,据险劫掠”。即此。
在今河南遂平县东南三十里张柴村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二年(817),李祐“守兴桥栅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遂平县东南张柴村东。《资治通鉴》唐元和十二年(817年),淮西将李祐“守兴桥栅,常陵暴官军”,
即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之湔江及支流白鹿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彭州九陇县: “武后时,长史刘易从决唐昌沲江,凿川派流,合堋口埌岐水溉九陇、唐昌田。”
1913年改循化厅置,属甘肃西宁道。治所即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。清嘉庆 《循化志》 卷1:“以生番归化之故” 而得名。1928年改属青海省。1954年改为循化撒拉族自治区。1955年改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
即今四川都江堰市东之蒲阳河。为西汉蜀郡太守文翁所开,为湔堰 (都江堰) 三大干渠之一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北则左对繁田, 文翁又穿湔㳛以溉灌繁田一千七百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