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丛山
一名罗丛岩。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南六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0浔州: 罗丛岩 “在州西南六十里。岩中明快,可容二三百人。遇重九,于此登高。内有三教殿,殿东则名曰碧虚洞,由石穴而入,通行平坦,其屈曲约半里余,出于岩之东。洞内则有石佛、石磬、石狮子、石床、石钟。殿西侧名曰灵源洞,由石穴而入,通行平坦,其屈曲约一里余,出于岩之西。洞内则有石罗汉、石象、石马、石鱼、石笋、石鼓。岩之外,西侧有水月岩,外则有超然亭,实浔之胜概”。
一名罗丛岩。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南六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0浔州: 罗丛岩 “在州西南六十里。岩中明快,可容二三百人。遇重九,于此登高。内有三教殿,殿东则名曰碧虚洞,由石穴而入,通行平坦,其屈曲约半里余,出于岩之东。洞内则有石佛、石磬、石狮子、石床、石钟。殿西侧名曰灵源洞,由石穴而入,通行平坦,其屈曲约一里余,出于岩之西。洞内则有石罗汉、石象、石马、石鱼、石笋、石鼓。岩之外,西侧有水月岩,外则有超然亭,实浔之胜概”。
今浙江常山县、江山市与江西玉山县间山岭之通名。《陈书· 留异传》: 南朝梁末,“ (萧)大连亦趣东阳之信安岭,欲之鄱阳”; 陈天嘉初留异“与王綝自鄱阳信安岭潜通信使”。均此。或说为今浙江常山县东之常山
亦作白杨坝。在今湖北利川市北五十二里柏杨场。旧属四川奉节县。清嘉庆 《四川通志》 卷28: 白杨坝 “在 (奉节) 县南三百里,居民稠密,界接施南。有伏水”。清设外委、把总分防。
又作南木园、楠木园。即今湖北巴东县西楠木园镇。明嘉靖 《归州全志》 卷2 《坊市》: “楠木村,(巴东) 县西五十里,临大江。”
亦作古勇关或古勇隘。在今云南腾冲县西北八十里古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8腾州:“古涌关在州西百里古勇甸。”
在今陕西三原县东南太白渠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至德二载 (757),郭子仪 “使将兵赴凤翔。庚寅,李归仁以铁骑五千邀之于三原北,子仪使其将仆固怀恩……伏兵击之于白渠留运桥,杀伤略尽,归仁游水而逸”。在
在今贵州贵阳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贵阳府: 贵州驿 “在府城北”。
三国魏太和二年 (228) 置,治所在锡县(今陕西白河县东)。景初元年 (237) 废。
金置,属丰州。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北库伦图城卜子村古城。大定十八年(1178)改为天山县。并为净州治。
①即今江西黎川县西南龙安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建昌府新城县:龙安镇“在县西三十里。本名上龙镇,后曰龙安。有公馆,并置铺舍于此。道出南丰县”。②北宋置,属眉山县。在今四川眉山县北二十里镇江乡之龙安铺。(
明洪武七年 (1374) 改滑州置,属大名府。治所在今河南滑县东南八里城关镇。清属卫辉府。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徙治道口镇 (今滑县)。属平原省。1952年还属河南省。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