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舟山
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。为滹沱河、汾河分水岭。《寰宇记》卷42忻州秀容县:“系舟山,尧遭洪水系舟于此,在县南四十里。”即此。
又称小五台、丛蒙山。在山西省太原市东北。绵亘于定襄、忻州、阳曲三县市交界处。相传大禹治水时曾系舟于此,今尚存石如环轴,故名。金文学家元好问父子隐居读书于本山福田寺,故又称“读书山”。东北—西南走向,长约百余千米。主峰柳林尖山,海拔 2101 米。滹沱河、汾河分水岭。古迹有文殊寺、白云洞等。
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。为滹沱河、汾河分水岭。《寰宇记》卷42忻州秀容县:“系舟山,尧遭洪水系舟于此,在县南四十里。”即此。
又称小五台、丛蒙山。在山西省太原市东北。绵亘于定襄、忻州、阳曲三县市交界处。相传大禹治水时曾系舟于此,今尚存石如环轴,故名。金文学家元好问父子隐居读书于本山福田寺,故又称“读书山”。东北—西南走向,长约百余千米。主峰柳林尖山,海拔 2101 米。滹沱河、汾河分水岭。古迹有文殊寺、白云洞等。
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首义公园内。清光绪三十四年 (1908) 建。为张之洞由湖广总督调任清军机大臣时,鄂军捐建之生祠。张之洞号抱冰。因以为名。
北宋置,属中牟县。即今河南郑州市东四十里圃田乡。
西汉置,属辽东郡。治所在今辽宁辽阳县东南汤河东岸亮甲山。东汉废。西晋复置,属辽东国。后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辽宁省辽阳县东南亮甲山。属辽东郡。东汉废。晋复置。《资治通鉴》:晋成帝咸康四年(338年)
在今湖南常德市北三十里。《明史· 地理志》 武陵县: “东北有渐水,即鼎水也。”即“渐水”。
①即今四川盐源县西南黄草镇。清于此设黄草坝汛,有外委驻守。②即今贵州兴义市。旧属普安州。《清一统志·兴义府》: 附唐废县“即今兴义县治。……地名黄草坝”。清雍正五年 (1727) 于黄草坝设州判,嘉庆
在今江苏新沂市南、张仓山北。隋由吾道荣学道处。
①在今安徽和县南西梁山。《清一统志·和州》 “遏狐城”条“却月城在州南天门山顶。刘宋时王元谟所筑”。②亦名夏口城、沔口城。东汉建安中刘表将黄祖筑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汉口城区西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沔左有
在今河南安阳市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8彰德府:会盟亭“在洹水之上。楚项羽与章邯会盟于此。后人置亭以表其处”。
一名楞伽峡。在今广东连州市东南十五里。《水经·洭水注》:“溪水下流,历峡南出,是峡谓之贞女峡。峡西岸高岩,名贞女山。山下际有石,如人形,高七尺,状若女子,故名贞女峡。”《元和志》卷29桂阳县:贞女峡“
①在今安徽颍上县西南四十五里淮河中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“淮中有洲,俗号关洲。”即此。②在今湖北枝江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枝江县“芦洲”条下:“漷洲之下曰关洲,约广三十余里。利种柿,多民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