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粟邑县

粟邑县

①西汉置,属左冯翊。治所在今陕西白水县西北。《汉书·薛宣传》: “粟邑县小,辟在山中,民谨 (勤) 朴易治。” 三国魏属冯翔郡。北魏废入白水县。

②唐武德二年 (619) 改平陵县置,属雍州。治所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北粟邑庙。贞观八年 (634) 省入栎阳县。


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陕西省白水县西北。属左冯翊。北魏废入白水县。《汉书·薛宣传》:“粟邑县小,辟在山中,民谨朴易治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淡水寨

    在今广东雷州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雷州府》: 淡水寨 “在海康县东南五十里淡水港口,为县咽喉要地。明崇祯十年知府朱敬衡置”。旧有外委把总驻防。明崇祯十年(1637年)置,在今广东省雷州市东南。

  • 下南坑镇

    在今江西萍乡市东南三十里南溪水东滨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5:萍乡县东南有下南坑。

  • 灵溪水

    ①一名零水。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(故江陵县)西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径燕尾洲北,合灵溪水,水无泉源,上承散水,合成大溪,南流注江。”《晋书·刘毅传》:桓玄死后,“桓振、桓谦复聚众距毅于灵溪”。

  • 安定州

    元至正十二年(1352)改定西州置,属巩昌路。治所即今甘肃定西县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定西县地。明洪武十年(1377)降为安定县。元以定西州改名,治今甘肃省定西市。属陕西行省。辖境约当今甘肃省定西市。明初降

  • 通蜀桥

    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平茶洞长官司: 通蜀桥在 “司治南。跨哨溪上,以路通蜀境而名”。

  • 林甸镇

    即今黑龙江省林甸县。清末 《黑龙江全界地图》: 齐齐哈尔东南有林甸。1914年设林甸设治局于此,1917年改为林甸县。民国熊知白 《东北县治纪要》 黑龙江省林甸县: “县市旧名大林家甸,市街周围宽五里

  • 木洞镇

    即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东北木洞镇。元置木洞站。明置木洞驿。清雍正七年(1729)置巡司。民国改设县佐。在重庆市巴南区东北部、长江南岸。面积104.3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木洞场,人口716

  • 南单台 (臺)

    即鹿台。在今河南淇县治。《水经·淇水注》: “ 《竹书纪年》 曰: ‘武王亲禽帝受辛于南单之台,遂分天之明。’ 南单之台,盖鹿台之异名也。”

  • 汧阳县

    北周天和五年(570)置,为汧阳郡治。治所在马牢故城(今陕西千阳县西北四十里)。《寰宇记》卷32汧阳县:“以在汧水之阳为名。”寻废郡,县属陇州。建德四年(575)移治今千阳县西北五里。隋属扶风郡。唐属

  • 长溪县

    唐武德六年(623)置,属泉州。治所即今福建霞浦县南古县。同年并入连江县。长安二年(702)复置,徙治今霞浦县,仍隶泉州。宋属福州。元至元二十三年(1286)升为福宁州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晋齐王开运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