策山
今浙江洞头县南北策、南策、东策三岛的总称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 瑞安县东长带山 “迤北南策山,与东策、北策相望”。
今浙江洞头县南北策、南策、东策三岛的总称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 瑞安县东长带山 “迤北南策山,与东策、北策相望”。
在今河北邢台县西北一百三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59龙冈县:百岩山,“《洺州记》云:龙冈县(按:今邢台市)西北有百岩山,其山峻极,有百岩为名”。
即古雁门水。今河北洋河上源之一。源于山西阳高县南,东北流至河北怀安县东入洋河。《清一统志· 宣化府》: 南洋河 “在怀安县西。自山西天镇界流入,经柴沟堡西南五里,又东入东洋河”。
隋开皇十八年 (588) 改武平县置,属陈州。治所在今河南鹿邑县西五十八里鹿邑城。大业初属淮阳郡。唐属亳州。元徙治今鹿邑县。明属归德府。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在河南省东部,东临安徽
南朝梁置,属药山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沅江市东北八十里泗湖山附近。隋开皇中废。旧县名。川陕苏区设。1935年初由四川省江油县东北部重华堰地区及梓潼县一部析置。同年3月红军北上后撤销。
西汉置,属北海郡。当在今山东东部。东汉省。
即今新疆乌恰县西康素镇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4:疏勒府布鲁特冲巴噶什部辖境中有“坎素”。
古名大牢溪、拥思茫水、赖溪。在今四川仁寿、荣县、宜宾三县境,为岷江支流。清李元 《蜀水经》 卷4: “江水又东南受越溪。越溪源出简州山谷,南经荣县西北受虎头溪,又东受谷才溪,又东受玉字溪,又东经长山下
在今陕西陇县西北四十里。唐杜甫 《青阳峡》 诗云: “塞外苦厌山,南行道弥恶。……昨忆逾陇坂,高秋视吴越。”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。唐乾元二年(759年)杜甫所作《青阳峡诗》即言此峡景色。
在今广西贵港市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1贵州:东井“在州东北二里。中有怪石,踊跃而出,流入地,出上郭石口。江施诗云:深随石窦千寻去,远自云峰十里来”。《清一统志·浔州府》:东井“水从怪石涌出,流入石底
西汉置,属雁门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宁武县北二十里。东汉后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西省宁武县北。属雁门郡。东汉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