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秣陵县

秣陵县

①秦始皇三十七年 (前210) 改金陵邑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即今江苏江宁县南五十里秣陵镇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张纮传》 裴松之注引 《江表传》 载,张纮谓孙权曰: “秣陵,楚武王所置,名为金陵。地势冈阜连石头,访问故老,云昔秦始皇东巡会稽经此县,望气者云,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,故掘断连冈,改名秣陵。” 西汉属丹杨郡。东汉建安十七年 (212) 孙权自京口 (今镇江市)徙治于此,改名建业,移治今南京市。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灭吴,复名秣陵; 三年分淮水 (今秦淮河) 南为秣陵县,北为建邺县。东晋义熙九年(413) 移治京邑,在斗场柏社 (今南京市武定桥东南)。元熙元年 (419) 移治扬州府禁防参军署 (今南京市中华门外故报恩寺附近)。隋开皇中并入江宁县。

②东魏天平二年 (535) 置,为丹杨郡治。治所在项城 (今河南沈丘县)。隋开皇初改为项城县。


古县名。(1)秦始皇三十七年(前210年)置,治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南秣陵镇。属会稽郡。西汉属丹阳郡。东汉建安十六年(211年)孙权自京口徙治于此;次年改名建业,移治今南京市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灭吴,复名秣陵县;三年分淮水(今秦淮河)北为建业县,南为秣陵县,还治秦时旧址。东晋义熙九年(413年)移治京邑斗场柏社(今南京武定桥东南);元熙元年(419年)又移治小长干巷内扬州府禁防参军(今南京中华门外西侧)。隋平陈并入江宁县。(2)东魏在项县侨置,治今河南省沈丘县。为丹阳郡治。隋开皇初改为项城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海县

    ①北齐分广饶县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即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南南城镇。隋开皇初废。仁寿元年(601)改广饶县复置东海县,唐武德四年(621)为环州治,八年(625)改属海州。南宋端平二年(1235)至淳祐十二年

  • 太洛城

    即大洛城。在今内蒙古清水河县西南。为汉定襄郡骆县故城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永兴三年(411),诏“尉古真统兵五千,镇西境太洛城”。即此。

  • 小坑口隘

    即今浙江武义县北武义江东岸之范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金华府武义县:小坑口隘“在县北四十里。从小径可达府城”。

  • 崖儿城

    亦名交河故城。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二十里亚尔乡 (雅儿湖)。明陈诚 《西域番国志》 (使西域记): “崖儿城在土尔番之西二十里,二水交流,断崖居中,因崖为城,故曰崖儿。广不二里。居民百家。旧多寺宇,有石

  • 利漕渠

    运河名。东汉末由曹操所筑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:东汉建安十八年(213),建邺都(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东),为魏公,“凿渠引漳水入白沟以通河”。此渠自今河北曲周县南,东南至大名县西北、馆陶县西南注

  • 光禄集

    即今河北磁县北十六里西光禄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1磁州图:北有大、小光禄集。

  • 写干

    即今江西余干县。《越绝书·记地传》:“大越故界,浙江至就李,南姑末、写干。”

  • 依耐国

    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,属西域都护府。都城在今新疆叶城县南。西域古国名。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西南。汉属西域都护。

  • 二郎坝

    ①即今陕西宁强县东二郎坝乡。清嘉庆间经略额勒登保兵胜于此。②即今陕西太白县南二郎坝乡。魏源《圣武记》卷10:嘉庆六年(1801),清兵镇压白莲教起义,“杨遇春追冉贼由二郎坝入南山,乘夜突击高、马贼队,

  • 莫金口寨

    北宋置,属文安县。在今河北文安县西北四十里口头村。《宋史· 河渠志五》: 塘泺 “东北起霸州莫金口,西南保定军父母砦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霸州: 莫金山 “相传以莫、金二姓居此而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