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冢
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(故江陵县城) 东南三十里长江东岸。南朝宋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 排调》: “顾长康作殷荆州佐,请假还东。尔时例不给布帆,顾苦求之,乃得。发至破冢,遭风大败。” 即此。
在今湖北省江陵县东南。东晋义熙六年(410年)徐道覆攻江陵,进军至此。
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(故江陵县城) 东南三十里长江东岸。南朝宋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 排调》: “顾长康作殷荆州佐,请假还东。尔时例不给布帆,顾苦求之,乃得。发至破冢,遭风大败。” 即此。
在今湖北省江陵县东南。东晋义熙六年(410年)徐道覆攻江陵,进军至此。
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属金乡卫。在今浙江苍南县东南六十里蒲城乡。清顺治中废。后设蒲门巡司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浙江省平阳县南蒲城。属金乡卫。清顺治年间废。后置巡检司于此。
又名普照院。在今福建厦门市五老峰麓。《清一统志·泉州府》: 普照院 “(在) 厦门海岛五峰山中。五代时建,初名泗洲。宋治平中改今名。本朝康熙年间重建,改名南普陀”。在福建省厦门市五老山下。始建于唐。初
明崇祯中置,即今广西合浦县西南西场镇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:白龙寨“又西为西场寨,接钦州境”。明崇祯中置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西南西场。
即今新疆皮山县南喀喇昆仑山口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4:皮山县“南一千七十五里至卡拉胡鲁达坂,逾大山接坎巨堤”。
①1895年日本占领后改淡水县为台北县, 其后又先后改设台北厅、台北州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复设台北县,属台湾省。治所即今台湾省台北市。1947年迁治板桥镇(今台北县)。②1942年析东台县北部置
即今云南西部之澜沧江。汉至南朝称兰仓水。《后汉书·西南夷传》:“始通博南山,度兰仓水,行者苦之。”
即今湖南辰溪县东北船溪乡。旧属沅陵县。明洪武中置船溪驿,清乾隆二十六年 (1761) 改设船溪巡司。
在今四川南川市北凤嘴江(大溪河、鸭江)中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0南平军:龙床滩“在隆化县北五十里。县有朱婆渡,滩面广百步,渡与龙床相近。古语云:‘龙床如拭,济舟必吉;龙床髣髴,济舟必没’,是语颇信”。
即逻娑。今西藏拉萨。《旧唐书· 吐蕃传》: “其国都城号为逻些城。”又作逻娑、逻娑城。公元7世纪以后吐蕃的都城。即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。逻些、逻娑皆为藏文音译。松赞干布在此建都郭,定为吐蕃的都城。
一名赭乡。即今河南方城县治。《后汉书·岑彭传》: 建武二年 (26),董訢起堵乡,岑彭等 “先击堵乡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