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赕
宋大理置,属永昌府。在今云南施甸县北七里长官司。元属镇康路,后改石甸长官司。
宋大理置,属永昌府。在今云南施甸县北七里长官司。元属镇康路,后改石甸长官司。
即今陕西洛南县南五十里中干山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: 武里水 “南出武里山”。即此。
①战国周王元年(前314)秦置,治所在江州县(今四川重庆市)。西汉辖境相当今四川旺苍、西充、永川、綦江以东,大巴山以南, 巫山以西地区。东汉时曾移治市北嘉陵江北岸。兴平
春秋晋邑,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北。《左传》:成公十四年 (前577),“卫侯饗苦成叔。宁惠子相。苦成叔傲。宁子曰: 苦成家其亡乎……”。《国语·鲁语一》: “苦成叔家欲任两国而无大德,其不存也,亡无时矣。
在今广东湛江市西南湖光镇西。隋铁杷县、唐宋遂溪县治此。明洪武三年(1370)移湛川巡司于此。
①三国蜀汉阳平关(今陕西宁羌县西北)、江关(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)、白水关(今四川青川县东北)的总称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贺邵传》:“近刘氏据三关之险,守重山之固,可谓金城石室。”②又称义阳三关。南北朝时黄
即今浙江长兴县西南十八里虹星桥镇。清同治 《长兴县志》 卷1: 虹星桥镇 “在县西南二十五里。西引四安,南控梅溪,藩卫县城,溯游郡治。嘉、道之间列肆联廛,颇称繁庶”。在浙江省长兴县东部。面积47平方千
又作阿昧、阿模里。即今伊朗北部里海滨阿莫勒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·大食》:“岐兰之东南二十日行得阿没,或曰阿昧。”
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荥阳市北四里张楼村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五年 (前537),“晋韩宣子如楚送女,叔向为介。郑子皮、子大叔劳诸索氏”。杜注: “河南成皋县东有大索城。”古邑名。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省荥阳市。
即今福建沙县驻地凤冈镇。唐中和四年(884)沙县由今县东古县迁治于此。镇因凤冈山为名。
又名景山。在今河北迁西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迁安县: “景山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。高八里。旧有二名: 南曰明山,北曰阴山。《郡志》: 山北为鹿儿岭,滦阳驿置于此。岭东为三屯镇城。嘉靖初,帅臣马永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