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茆岭
在今广东雷州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雷州府》:石茆岭“在海康县东南八十五里。高三十丈。有泉涌出,流至连村,灌田数十顷”。
在今广东雷州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雷州府》:石茆岭“在海康县东南八十五里。高三十丈。有泉涌出,流至连村,灌田数十顷”。
亦名洞口、洞口浦。在今安徽和县南,临长江。《三国志·魏书 ·曹休传》: “以休为征东大将军,……击权大将吕范等于洞浦,破之。”又作洞口。在今安徽省和县南长江边。三国魏黄初三年(222年)伐吴,曹休破吴
即大陆泽。在今河北任县、巨鹿、隆尧三县间。《清一统志·顺德府一》:大陆泽,“《旧志》:大陆泽在今任县东北十里许。周数十里。诸河之水,皆汇于此。一名小东湖,又名张家泊”。
西魏大统十年 (544) 置,为岷州治。治所在溢乐县 (今甘肃岷县)。北周辖境相当今甘肃岷县一带。隋初废。
明置,属镇夷千户所。在今甘肃高台县西北。《皇明职方地图》 中卷甘肃边镇图有河西堡。
即埿阳水。今甘肃成县、徽县境之洛河。源出徽县西北老爷山,南流经成县,东南流复入徽县,合栗河 (今伏镇河)。又南流入陕西略阳县,与故道水 (今嘉陵江) 会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梁贞明元年 (915),“
即今江西铜鼓县东北大塅镇。清时设讯。
东汉朔方郡大城县西北之边塞。在今内蒙古杭锦旗东南古城梁。《后汉书·匈奴传》:永元六年(94),“南单于遣子将万骑,及杜崇所领四千骑,与邓鸿等追击(逐日王)逢侯于大城塞”。古关隘名。为东汉朔方郡大城县(
一名三关镇。明九边之一。治所在偏头关(今山西偏关县西北)。后移治宁武关(今山西宁武县),分守今山西北部内长城沿线地区。又称三关镇。明九边之一。治偏头(今山西偏关县东北),后移治宁武(今县)。防区约相当
即蒙古土谢图汗部左翼右末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戈壁省乌嘎塔拉东南。
即今台湾省南投县北草屯镇。旧名草鞋墩。日本占领期间设草屯庄,后改草屯街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草屯镇。在台湾省南投县西北端,北接台中县。面积104.4平方千米。人口约9万。清代名北投堡,属台湾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