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石泓寺

石泓寺

在今陕西富县西一百三十里川子河畔。据清道光《鄜州志》卷2载:“石泓寺在州西一百三十里。石山壁立,凿门成洞,大佛三,其四面小佛尺许者不知其数,凡龛楹柱,无处非佛,连山一石,曲折镌刻,鬼斧神工,莫可端仉,亦不知创自何代矣。”而今共有七个石窟。主窟凿于金代,窟四壁和石柱满布佛、菩萨和罗汉等浮雕造像。根据七个窟记判断,石刻是自初唐迄明清陆续雕凿而成。


在陕西省富县西约65千米的川子河畔。《鄜州志》:“石泓寺在州西一百三十里,石山如砌,凿门而入为佛殿,大佛三尊,四面小佛尺许者不知几百千,凡龛楹之间,无处非佛,皆连山为一块石,工巧之极。”共有大小不同的七个石窟。主窟凿于金代,呈长方形,平顶,深10.7米、宽10.3米、高5.4米。中有石基坛,坛四角有四根拔地而起的方形抹角石柱,直抵窟顶。窟四壁和石柱身,满布佛、菩萨和罗汉等浮雕造像。根据七个窟记判断,石刻是自初唐迄明清,陆续雕凿而成,各式造像显示着各个时代风格和特点,保存较完好,是研究北魏后期至清代石刻造像艺术的文物瑰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渡市

    即今浙江奉化市北十四里南浦乡驻地。光绪 《奉化县志》 卷3 《镇市》: 宋 《宝庆志》 有南渡市。

  • 宝堰镇

    即今江苏丹徒县南宝埝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丹徒县: “宝堰镇在城西南七十三里。” 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镇江县西南有“宝堰镇”,“宝堰距治七十三里,东西南三面与丹阳、句容、金坛三县连界,

  • 浯水

    又名浯汶。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。《水经·潍水注》: “ (浯) 水出浯山……东北入潍。”(1)即“浯汶”。见“五汶”。(2)又名清河。源出今山东省莒县北浯山,东北流经安丘、诸城二市县,至高密县界入潍河。

  • 分水嘴

    即今湖北汉川县西南三十六里分水镇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汉川县西南有分水嘴。

  • 秤沟集

    即今河北临漳县东南二十八里秤沟镇。明正德 《临漳县志》 卷2有秤钩湾集。

  • 小梅岭

    在今浙江龙泉市西南,与庆元县接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龙泉县“杨梅岭”条:“大柏岭在县南七十里,旁有小梅岭,皆接庆元县界。”

  • 略阳郡

    西晋泰始中改广魏郡置,属秦州。治所在临渭县 (今甘肃天水市东北渭水北岸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静宁、庄浪、张家川、清水等县地及天水市、通渭县部分地区。北魏移治陇城县 (今秦安县东北陇城乡)。隋开皇三年 (5

  • 草鞋墩

    即今台湾省南投县北草屯镇。连横 《台湾通史·疆域志》 埔里社厅: “自府治出南门,行二十里至乌溪,水急不可涉,驾筏渡之,六里为草鞋墩。”据刘枝万等纂 《南投县志稿》 说: “据传林爽文反清,被官军追击

  • 妫川县

    ①唐天宝中置,属妫州。治所即今北京市延庆县。后废。②金明昌六年(1195)改怀来县置,属德兴府。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(沙城)东南旧怀来(已没入官厅水库)。元复名怀来县。古县名。(1)唐天宝中析怀戎县置,

  • 紫陀

    亦名子夺、解冻。即今西藏洛隆县驻地孜托。藏语意为锤形放牧地。清徐瀛 《西征日记》: 自洛龙宗七十里过铁塘,“又三十里至紫陀” 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