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峰堡
在今甘肃通渭县北六十里华阳山上,四面险绝,沟堑纵横。清乾隆四十八年(1783),回民据此起义。《清一统志·巩昌府二》:石峰堡“今设守备驻此”。
在今甘肃省通渭县东北。清乾隆四十八年(1783年)四月,回民田五在此反清,七月初为清军攻占。
在今甘肃通渭县北六十里华阳山上,四面险绝,沟堑纵横。清乾隆四十八年(1783),回民据此起义。《清一统志·巩昌府二》:石峰堡“今设守备驻此”。
在今甘肃省通渭县东北。清乾隆四十八年(1783年)四月,回民田五在此反清,七月初为清军攻占。
①元元贞元年 (1295) 改奉化县置,属庆元路。治所即今浙江奉化市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复为奉化县。②明嘉靖中改因远罗必甸长官司置,属元江府。治所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南五十四里因
①即今江苏宜兴市东南丁山。清 《宜兴荆谿县志》 卷1: 鼎山 “取三峰鼎立之义。其下有市,陶人多聚焉。俗称丁山”。②在今福建漳州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漳州府龙溪县: 鼎山 “在府东北二十五里。山
即今湖北通城县东南三十四里麦市镇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通城县东南有麦市。
亦作瓮水安抚司。明洪武十七年(1384) 置,属播州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瓮安县北。万历二十八年 (1600) 改置瓮安县。
又作五交城。即今陕西富县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长城县“有五郊城”。隋为上郡及洛交县治。
亦名邛水。即今四川荥经、天全二县境之荥经河。《元和志》卷32荣经县:“邛来水,东流经县北三里。”
即今贵州遵义县(南白镇)西南刀靶乡。清道光《遵义府志》卷6遵义县:刀靶水在“城西南八十里”。
亦名陆口。即今湖北嘉鱼县西南陆溪镇。三国吴之军事重镇。《明史· 地理志》 嘉鱼县:“西北滨大江,有陆水流入焉,曰陆口,亦曰蒲圻口。”又作蒲矶口、刀环口、陆口、陆溪口。陆水入长江之口。在今湖北省嘉鱼县西
即今湖南耒阳县东境猴息山。《水经·耒水注》: 耒阳 “县有溪水,东出侯计山,其水清沏,冬温夏冷,西流谓之肥川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耒阳县: 侯计山在 “县东七十五里。相传诸葛武侯息此计兵。一名侯息山
在今江苏南京城东北太平门外。太平天国时期在此修筑地保城,为保卫天京的重要军事要塞。据清军江南大营的统领向荣在其奏稿中称:南京“地高池深,坚固异常,……但紫金山龙脖子一隅有旱路可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