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作哈剌浑山,哈剌温只敦。即今内蒙古东北部之大兴安岭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 岁癸亥(1203),“哈撒儿别居哈剌浑山,妻子为汪罕所虏,挟劝子脱虎走,粮绝,探鸟卵为食,来会于 (班朱尼河) 河上”。《史集
北周建德三年(574)置,为业州治。治所在建始县(今湖北建始县东三十五里州基山下)。隋开皇初废。
在今广西灵山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:那安江“在灵山县西一百里。源出古豆山,南流入钦州,为渔洪江”。
在今江西万载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袁州府万载县:多江“在县北七里。龙江、石洞二水相合后,溢流旁出,至此平浅,涸露小洲,三五纵横,支流合泒,因名。盖此龙河之别流也”。
即今福建福州市南十八里义序。1949年林森县(今闽侯县)曾迁治于此。
即今江苏常熟市东南支塘镇。南朝梁置兴国县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常熟县:“元末张士诚开浚白茅,因故址筑城,周五里,曰支塘城。今为支塘市,城址犹存, 自昔为戍守处。”在江苏省常熟市东部,白茆塘、盐
金初升范桥镇置,属沧州。治所在今河北沧县北四十里兴济镇。大定六年(1166)属清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)废入会川县,后复置,仍属清州。明洪武初废。十三年(1380)复置,属河间府。清顺治六年(16
①唐贞观九年 (635) 置,属柳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柳江县境。十二年 (638) 废。②唐置,属粤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西南三十里矮山附近。乾封中属宜州。北宋景祐三年 (1036)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中置
明永乐十年(1412)置,在今内蒙古海拉尔市东七十余里威托海河流域。后废。明永乐十年(1412年)设,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东、牙克市西威托海河流域。后废。
十六国后赵石虎之陵墓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。《晋书·石季龙载记》: “始葬季龙,号其陵为显原陵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