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杨门
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北马邑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马邑县:白杨门“在县北。明初,元兵围大同,李文正出雁门,趣马邑,进至白杨门,败其众,大同围解”。
在今山西省朔州市马邑北。《明通鉴》:洪武二年(1369年),元兵围大同,李文正次马邑,进至白杨门,败其众,大同围解,即此。
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北马邑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马邑县:白杨门“在县北。明初,元兵围大同,李文正出雁门,趣马邑,进至白杨门,败其众,大同围解”。
在今山西省朔州市马邑北。《明通鉴》:洪武二年(1369年),元兵围大同,李文正次马邑,进至白杨门,败其众,大同围解,即此。
即今山东苍山县南四十二里长城镇。西汉置襄贲县于此。
明永乐七年(1409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抚远县西喜鲁林古城。后废。明永乐七年(1409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抚远县西喜鲁林。属奴儿干都司。后废。
在今辽宁凌海市东北石山镇驿马坊村西。1916年张作霖为其母所建。1928年6月张作霖在沈阳皇姑屯被炸死后,停柩于沈阳东关竹林寺。1937年简葬于此。墓园坐东朝西,前为张作霖与其妻赵氏合葬墓,其后是张作
南宋末筑。在今湖北钟祥市西南。《元史·伯颜传》: “郢在汉水北,以石为城。宋人又于汉水南筑新郢。横铁绳,锁战舰,密树樁木水中。”
唐贞元二十一年 (805) 置,属江陵府。治所即今湖北荆门市。唐末废。明洪武九年(1376) 改荆门州复置,属荆州府。治所即今荆门市。十三年 (1380) 复改为荆门州。1912年废州为荆门县,属湖北
唐仪凤二年 (677) 置,属晏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境。《宋史·熊本传》: 熙宁六年(1073),“独牱阴一酋不至。本合晏州十九姓之众,发黔南义军强弩,遣大将王宣、贾昌言率以进讨。贼悉力旅拒,败
元代蒙古人称大都(今北京市)为汗八里,意即“汗城”。如《马可波罗行纪》所言:“汗八里此言‘君主城’也。”
在今湖北兴山县北丰邑坪。三国吴置兴山县治此。
①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八十里清凉谷中。北魏孝文帝建,元至正二年 (1342) 重修。下有雪浪亭、为登山必由之径。寺有清凉石。②在今江苏南京市城西隅清凉山南麓。五代杨吴顺义三年 (923) 在此建兴教寺。
隋建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城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57夔州路: 越公堂 “在瞿唐关城内。隋杨公素所为也,杜甫 《宴越公堂》 诗: 此堂存古制,城上府江郊。落构垂云雨,荒偕蔓草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