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元贞元年(1295)改余姚县置,属绍兴路。治所即今浙江余姚市。明洪武二年(1369)复改余姚县。元元贞初升余姚县置,治今浙江省余姚市余姚镇。属绍兴路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复降为县。
在今四川重庆市东长江岸。以江岸有元末摩岩石刻大佛而名。为往来木舟停泊处。
北宋大中祥符三年 (1010) 改宝鼎县置,为庆成军治。治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井村。熙宁五年 (1072) 属河中府。金属河中府。贞祐三年(1215) 升为荣州。元初复改为荣河县,属河中府。明改属蒲
唐置,属翼州。在今四川茂县西北。
在今江苏宜兴市东北屺亭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宜兴县:计亭“在县北二十里。《舆程记》作岊亭,误也。今有计亭桥, 自亭而北三十里,地名浪打川”。
一名杨桥。在今安徽和县北二十里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皓传》 裴注:“干宝《晋纪》曰:吴丞相军师张悌,护军孙震,丹杨太守沈莹帅众三万济江,围城阳都尉张乔于杨荷桥,众才七千,闭栅自守,举白接告降。”《舆地纪
北宋置,属东莞县。在今广东珠海市东北唐家镇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: 东莞县有 “桂角、香山崖二银场”。北宋属东莞,在今广东省珠海市东北。
金皇统二年 (1142) 置,治所在临洮府 (今甘肃临洮县)。辖境相当今岷山、秦岭以北,甘肃平凉、崇信和陕西麟游,扶风、周至等县以西,甘肃临夏、夏河、临潭等市县以东,宁夏同心县以南地。大定二十七年 (
战国赵邑,即今山西高平市。《水经·沁水注》 引 《竹书纪年》: 晋烈公元年 (前419),“赵献子城泫氏”,即此。西汉置泫氏县。古邑名。战国初赵邑,后为魏邑。即今山西省高平市。《水经注·沁水》:晋烈公
在今甘肃康乐县东南景古乡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0临洮府:下衬关“在府南百里。又府南百十里有八角关(今甘肃临潭县北八角乡)……诸关皆宋置。今俱属临洮卫卒戍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