瓦峪堡
明置,在今辽宁开原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三万卫:瓦峪堡在“卫东三十里。又扣河堡在卫东南六十里”。
明置,在今辽宁开原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三万卫:瓦峪堡在“卫东三十里。又扣河堡在卫东南六十里”。
即今福建福鼎县西南蒋阳。明属福宁州,置巡司于此。
春秋晋地,战国属魏。在今山西临猗县南铁匠营村。有盐池。《孔丛子·陈士义篇》 云鲁人猗顿在此以盐致富之术,“乃适西河,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,十年之间,其滋息不可计,资拟王公,驰名天下”。西汉置猗氏县。古邑
①南朝梁置,隋治所在交谷县 (今越南义静省河静南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河静省河静以南地区。隋大业初废。②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治所在越裳县 (今越南义静省甘禄附近)。贞观十三年 (639) 废。③唐
①北周武帝初置,为南都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南武陵镇。建德四年 (575) 改为武宁县。②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属齐州。治所在今山东禹城市西南伦镇。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34:“在源河之阳,
一名醉李。在今浙江桐乡市东北二十里。因其地产佳李,故名。《春秋》: 定公十四年 (前496)五月,“于越败吴于槜李”。即此。
在今山西霍州市东二十里。为晋州(治今临汾市)通往并州(治今太原市)的要道。《北齐书·封子绘传》:“晋州北界霍太山,旧号千里径者,山坂高峻,每大军往来,士马劳苦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陈太建八年(北周建德
即今四川万源、宣汉境之后河,为渠江支流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宕渠县:“不曹水出东北徐谷,南入灊。”
在今云南大理市西北点苍山十九峰之间。源自山椒悬瀑流注,峰夹一溪,谓之锦浪十八川。元郭松年《大理行记》:十八溪“悬流飞瀑,泻于群峰之间,雷霆砰轰,烟霞晻霭,功利布散,皆可灌溉”。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 引
在今广西阳朔县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唐武德二年(619)改会宁镇置,治所在会宁县(今甘肃靖远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靖远、景秦、会宁及宁夏海原等县地。贞观八年(634)改为粟州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置,治会宁县(今甘肃靖远县)。辖境约相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