瓜泾港
在今江苏吴江市北九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吴江县:瓜泾港“嘉靖三十二年,倭寇屯石湖,县令杨芷引兵逆战于瓜泾港,颇有斩获。《志》云,瓜泾港分太湖支流,东北出夹浦而会于吴淞江”。
在今江苏省吴江市北。分太湖东北出夹浦而会于吴淞江。明嘉靖三十二年(1553年),倭寇屯石湖(今江苏苏州市吴中区西南),吴江县令杨芷引兵逆战于瓜泾港,即此。
在今江苏吴江市北九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吴江县:瓜泾港“嘉靖三十二年,倭寇屯石湖,县令杨芷引兵逆战于瓜泾港,颇有斩获。《志》云,瓜泾港分太湖支流,东北出夹浦而会于吴淞江”。
在今江苏省吴江市北。分太湖东北出夹浦而会于吴淞江。明嘉靖三十二年(1553年),倭寇屯石湖(今江苏苏州市吴中区西南),吴江县令杨芷引兵逆战于瓜泾港,即此。
即今江苏宜兴市东南三十里丁蜀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荆溪县: “蜀山镇在城东南二十七里。” 有巡司。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宜兴县东南有 “蜀山镇”,“蜀山距治二十七里,依蜀山濒蜀山河,以出
明置,属越巂卫。在今四川越西县南七十里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34《边防记》越巂卫:长老坪“又十里为相岭关,设在小相公岭绝顶,又十里为靖边堡”。
亦作鄢水。即今湖北西北汉水支流蛮河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1: 襄州南漳县有漹水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2襄阳府: 漹水,“ 《皇朝郡县志》 云: 在中庐镇”。即“鄢水”。
在今江苏沛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15徐州沛县: “歌风台在县城东南一百八十步。古老传云,高祖征英布,还过沛,于此台歌曰: ‘大风起兮云飞扬’,因为名。”
五代吴越国杭州城北门。故址在今浙江杭州市武林路与环城北路相交处。南宋改名余杭门。
一名藏云山。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二十五里,北接马鞍山市界之十里长山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当涂县: “有神武山。”
明洪武初置,属河南都司。在今安徽颍上县西。清废。
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五十五里闾峡。明嘉靖中置巡司于此。清初废。在今福建省霞浦县东南。明嘉靖年间移高罗巡检司治此。
①一作回水。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大凌河两源会合处。《晋书·慕容皝载记》:东晋咸康三年(337),“筑好城于乙连东,使将军兰勃戍之, 以逼乙连。又城曲水,以为勃援”。即此。②在今江苏南京市北
明置,即今辽宁海城市西南三十里他山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