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班老

班老

即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西北六十九里班老乡。1934年 “班洪事件” 中村民曾英勇抗击英军的侵略。1960年根据 《中缅边界条约》 由我国收回。傣语 “班” 为坪, “老” 为酒, 意即酒坪。


集镇名。在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西南部,南依河东侧山梁。班老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700。傣语班为“坪”,老为“酒”,意即“酿酒坪”。据传清吴尚贤开采茂隆银矿时,曾派人在此酿酒,故名。1934年“班洪事件”中村民曾英勇抗击英军侵略。1941年英国当局胁迫国民党政府,把该地区划出境外。1960年根据《中缅边界条约》由中国政府收回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茶叶、橡胶、紫胶、菠萝等。有农机修理、制糖、炼铅、橡胶加工等厂及电站。有公路北接镇沧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北绛郡

    北魏孝昌三年(527)置,属唐州。治所在北绛县(今山西翼城县东南二十里北绛村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翼城县地。建义元年(528)属晋州。隋开皇初废。北魏孝昌三年(527年)置,治北绛县(今山西翼城县东南北绛

  • 罗罗州

    唐龙朔元年 (661) 置,属修鲜都督府。治所在滥犍城 (今阿富汗喀布尔东格拉曼)。8世纪中废。唐龙朔元年(661年)置,治滥犍城(今阿富汗东境喀布尔河北岸拉格曼)。属安西都护府。公元8世纪中叶废。

  • 啮 (齧) 桑

    ①又作采桑。 春秋晋地。 在今山西吉县西黄河岸。《史记· 晋世家》: 献公二十五年(前652),“晋伐翟,翟以重耳故,亦击晋于啮桑”。《索隐》: “裴氏云 《左传》 作 ‘采桑’。按,今平阳曲南七十里

  • 滨江墟

    亦作崩江墟。即今广东化州市南鉴江西岸滨江。明万历 《高州府志》 卷1: 化州有崩江墟。清光绪 《高州府志》 卷10化州: 滨江在 “州南二十四里”。

  • 舒哈河

    在今青海格尔木市东南,为格尔木河东源舒尔干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青海和硕特部西右翼中旗: 舒哈河 “自旗西无名海子流出,西北入于沙”。

  • 石城镇

    唐上元二年(761)改典合城置,即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罗布泊西岸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引贾耽《四夷路程》:“自蒲昌海南岸,西经七屯城,汉伊脩城也。又西八十里至石城镇,汉楼兰国也,亦曰鄯善,在蒲昌国南三百里

  • 七首塘

    在今福建晋江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泉州府晋江县:七首塘“在府南二十里。境内之塘四十有一,七首为最大。七首之中,盈塘、砂塘最大。塘中有屿,群峰皆奇耸”。

  • 杜莫寨

    即今广西荔浦县南杜莫镇。明万历二年(1574)筑城置戍。《明史·地理志六》 永安州:“北有群峰寨土巡检司,后迁州西北杜莫寨。”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东南杜莫镇。明时移群峰巡检司治此,万历二年(157

  • 董里镇

    即今河北广宗县北四十里董里集乡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1广宗县图: 北有董里集。

  • 北绛县

    北魏太和十二年(488)置,属东雍州。治所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二十里北绛村。孝昌三年(527)属北绛郡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翼城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太和十二年(488年)置,治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北绛。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