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珠穆朗玛峰

珠穆朗玛峰

喜马拉雅山主峰。在中国西藏和尼泊尔接界处。“珠穆朗玛” 为藏语 “女神第三” (珠穆朗桑玛) 的音译。1721年版康熙 《皇舆全览图》 上作朱母郎马阿林。1858年印度测量局在英人主持下,擅将该局前局长额菲尔士 (George Everest,1790—1866) 的姓氏命名此峰。1952年中国政府将额菲尔士峰正名为珠穆朗玛峰。尼泊尔称萨迦一玛塔。海拔8848.13米。是世界第一高峰。


喜马拉雅山主峰。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尼泊尔接界处的喜马拉雅山中段。珠穆朗玛,藏语“女神第三”的音译。清康熙五十六年(1717年)《皇舆全览图》上作朱母郎马阿林。阿林,满语即“山”之意。1858年印度测量局在英国人主持下,擅将该局前局长额菲尔士(George Everest,1790—1866)的姓氏命名此峰。1952年中国政府将额菲尔士峰正名为珠穆朗玛峰。尼泊尔称萨迦-玛塔。海拔 8848.13 米,是世界第一高峰,有“世界第三极”之誉。是典型的断块上升山峰,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。有巨大冰川,最长达26千米。中国登山队曾两次从北坡攀登峰顶(1960年5月25日和1975年5月27日)。中国科学院曾多次组织大规模的综合科学考察。为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,被列入国际“人与生物圈”自然保护区网。

珠穆朗玛峰冰山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石原

    亦名西原。在今甘肃灵台县西北梁原乡一带。《元和志》卷3良原县:“石原,在县西南,即所谓良原也。”《寰宇记》卷32泾州良原县:白石原“其原起自县西南三十里,东下三十里,分为两原:一在南三十里,更名良原;

  • 凤城驿

    在今广东潮州市城北。《清一统志·潮州府》:凤城驿“在海阳县北门外,明置,崇祯末废。本朝顺治中复置,康熙三十九年裁”。

  • 南晋州

    ①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宣化县(在今广西南宁市南郁江南岸亭子街)。贞观六年(632) 改为邕州。②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黄梅县 (今湖北黄梅县西北)。八年 (625) 废。(1

  • 长坡铺

    即今海南省琼海市东北长坡镇。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)《广东省全图》:会同县东北有长坡铺。

  • 黄家穴镇

    在今湖南华容县东北九十里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东平县

    ①唐贞元四年(788)改宿城县置,属郓州。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。大和四年(830)改为天平县。②辽太祖以东平寨置,为同州治。治所在今辽宁开原市南四十里中固镇。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)改为铜山县。③

  • 鲁县

    ①本春秋时鲁国都。战国秦王政二十三年(前224) 置鲁县,为薛郡治。治所即今山东曲阜市东北二里古城村。汉为鲁国治。西晋至东魏为鲁郡治。北齐为任城郡治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郡,四年 (584) 改

  • 上春门

    即隋洛阳城(今河南洛阳市)东面最北门。《资治通鉴》:隋大业九年(613),“(杨)玄感屯上春门”。即此。隋洛阳郭城东垣最北门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。大业九年(613年),杨玄感攻洛阳,屯军于此。

  • 方山关

    在今陕西汉阴县西三十二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9引《元和志》云:方山关,“(唐)贞观十二年置,北阻方山,南临汉水,当东西驿站”。《宋史·高宗纪》:南宋绍兴二年(1132),“金人攻方山原,陕西统制杨政援

  • 疏山

    “疏” 又作 “疎”。在今江西金溪县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4抚州府: 疎山 “在金溪县西北五十里。唐有何仙舟弃官隐居读书于此,因号书山。其书堂遗址尚存。中和中创为禅刹,额曰白云。南唐改为疎山”。《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