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珍珠泉

珍珠泉

①亦作真珠泉。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2滁州: 真珠泉 “在清流县西三十里,侧菱山幽栖巷前,游者抚掌,则泉水溅射,有若跳珠”。

②又名咄泉。在今安徽寿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29寿县: 咄泉 “在县东北十里净界寺北一百步。其泉与地平,一无波浪,若人至其旁大叫即大涌,小叫则小涌,若咄之涌弥甚,因名咄泉。按 《寿阳记》 云: 一名玄女泉”。《清一统志 · 凤阳府一》:咄泉“在凤台县北五里…… 《寿州志》: 一名珍珠泉”。

③在今山东济南旧城内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2“大明湖” 条载历下名泉: “曰北珍珠,白云楼前”;“曰南珍珠,铁佛巷东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22济南府:珍珠泉 “有二: 南珍珠泉在府城内铁佛巷街东,今淤塞; 北珍珠泉在都司西北白云楼前”。清王昶 《珍珠泉记》: “泉从河际出,忽聚忽散,忽断忽续,忽急忽缓,日映之,大者为珠,小者为玑,皆自底以达于面。”

④在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。《清一统志·青州府一》: 珍珠泉 “亦名范公泉。以宋范仲淹读书其侧也”。


(1)又称咄泉。在安徽省寿县八公山东麓、寿县城郊。水从泉底汩汩涌出,如串串珍珠,故名。泉池之畔稍有振动,水涌愈旺,虽久旱而不竭。泉水异常清洌,传为汉淮南王刘安炼丹所用之水。刘安还用此水制出“八公山豆腐”,质地极佳,至今名扬海内外。泉池一侧,立高大石碑,正面有清安徽布政使吴坤修手书“珍珠泉”三大字。碑旁配石楹联一副,联语云:“珍珠尽洗贪污气,淮水长流正义风。”泉东有庵,亦以“涌泉”为名,传说为刘安宴客之所。已辟为公园。(2)在山东省济南市泉城路北。泉从地下上涌,状如珠串。泉水汇成水池,约1亩见方,清澈见底。清王昶《珍珠泉记》云:“泉从沙际出,忽聚忽散,忽断忽续,忽急忽缓。日映之,大者为珠,小者为玑,皆自底以达于面。”此地历代为官府侵占。明成化年间德王建藩邸于此,清康熙五年(1666年)改建为山东巡抚院衙,后又为军政官署。建国后重加修整,小桥流水,绿柳垂阴,亭榭幽雅。附近还有濯缨、王府、溪亭等多处名泉,组成珍珠泉群,均流入大明湖。清刘鹗《老残游记》描绘济南“家家泉水,户户垂杨”的景色当指这一地区。(3)在河南省安阳县城西水冶镇西。有3个主泉,水面1.3万多平方米,平均水深2米。泉水涌如串串珍珠,故名。相传北宋名将韩琦领兵西征经此,兵马干渴无水,韩琦气急,一剑入地泉水随剑涌出,故又名宝剑泉。又传韩琦的战马咆哮嘶鸣,一蹄踏陷,清泉涌出,又成一泉,名马蹄泉。另一泉形如卧龙,故称卧龙泉。三泉周围有九条土岭,宛如九龙相依,因有“九龙三泉”之称。湖水周围建有石栏。湖中筑小亭,亭旁有古柏,其中两株地面相距5尺,而在4尺高处合为一株,有如门洞,与珍珠泉合称“柏门珠沼”。珍珠泉周围还有狮、象、猴等石雕。(4)俗称金龙池。在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山玉泉寺左侧翠寒山下。相传为三国时蜀将关羽死后显灵之处。泉水由山根冒出,清碧如玉,泡如串珠,因名。宋代苏雨题为“漱玉喷珠”,明代袁宏道称为“珠泉跳玉”。游人临岸静观,则池清水静,泡珠缓吐,如击掌跺石,则沸泉翻涌,如发连珠,所谓“泉清珠错落,泉沸珠盘旋”、“游人一击掌,叠叠如贯珠”,皆是写实之句。泉右山麓竖方形石柱,上刻“汉云长显圣处”,为明万历年间所立。顶蹲石狮,姿态生动。泉上架珍珠桥,为建国后增建,珠泉虹影,碧水蓝天,景色佳妙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唐盂

    即盂。春秋宋邑。在今河南睢县西北。《左传》: 哀公二十六年 (前469),“六子在唐盂,将盟之”。即“盂(3)”。

  • 七里江

    在今广西象州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象州:七里江在“州东七里。有天堂岭,江源出焉,流入象江”。

  • 五原郡

    ①西汉元朔二年(前127)置,治所在九原县(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黑柳子乡三顶帐房村古城)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后套以东,阴山以南,包头市以西和达拉特、准噶尔等旗地。东汉末废。前秦复置,后废。②西魏改大兴

  • 侯官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上郡。方位缺考,当在今陕西省北部或内蒙古境。后废。② “侯” 一作 “候”。东汉末置,属建安郡。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。西晋为晋安郡治。隋开皇九年(589) 改为原丰县,十二年 (592) 改

  • 邛水长官司

    明洪武五年(1372)改邛水县置,属思州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三穗县东长吉乡司前村。二十九年(1396)改置邛水十五洞长官司。清复改为邛水长官司。清以邛水十五洞长官司改置,治今贵州省三穗县。属镇远府。雍

  • 赤谷

    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漏水“出南山赤谷,东北流径长杨宫东”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8:“赤谷在(盩厔)县东南三十五里。”

  • 鸡骨岭

    在今广东郁南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罗定州西宁县:鸡骨岭,“《旧志》云:在大力士东十五里。东北去德庆州十里,高二百余丈,产鸡骨香”。

  • 俱兰城

    ①唐安西都护府属地。在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东卢戈沃伊附近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自碎叶西至阿史不来城,“又七十里至俱兰城”。②在今阿富汗东北境科克恰河流域。唐龙朔元年(661) 置双靡州于此。在今哈萨克

  • 勃弄睑

    即白厓睒。 南诏置。 驻地在今云南㳽渡县北红崖。《新唐书·南蛮传上》: 南诏望苴蛮者 “有十睑,夷语睑若州,曰云南睑、白厓睑亦曰勃弄睑”。元至元十一年 (1274)改置建宁县。

  • 萧然山

    在今山东莱芜市西北六十里,为泰山东麓。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 汉武帝封泰山,下阴道,“禅泰山下阯东北肃然山”。《集解》: “服虔曰: ‘萧然,山名,在梁父。’” 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1: 莱芜县有 “萧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