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玄中寺

玄中寺

又名石壁寺。在今山西交城县西北二十五里石壁山南。北魏延兴二年(472)兴建。当时昙鸾大师住持寺中研究净土宗,名重一时,被誉为“神鸾”,后由弟子道绰继承。唐贞元十二年(796)重修,改名石壁永安寺。日本亲鸾接受昙鸾一脉相传的净土宗教义,建立净土真宗。日本佛教徒视玄中寺为“祖庭”。主要殿堂万佛殿、东西配殿、善法殿在清同治、光绪年间毁于火,千佛阁残存。1955年重建善法殿五间,万佛殿五间,千佛阁三间,东西配殿各五间。雕梁画栋,金碧辉煌。今已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枢纽之一。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根本道场之一。


又称石壁寺。在山西省交城县城西北10千米石壁山中。面积 6000 平方米,四面石壁陡立,翠柏环布,为风景幽雅的佛教圣地。北魏延兴二年(472年)兴建。当时有昙鸾大师住寺中研究净土宗,名重一时,被誉为“神鸾”,后由弟子道绰继承。唐贞观年间重修寺院,改名石壁永宁禅寺。贞观十五年(641年)僧善导在此皈依净土法门。后日本亲鸾接受昙鸾一脉相传的净土宗教义,建立净土真宗。日本佛教徒视玄中寺为祖庭。主要殿堂万佛殿、东西配殿、善法殿在清同治、光绪年间毁于火,千佛阁残存。1955年重建善法殿5间,五脊六兽悬山式;万佛殿5间,九脊十兽歇山式;千佛阁3间,硬山式;东西配殿各5间。飞檐斗栱,雕梁画栋。殿阁内供木雕、泥塑、铁铸佛像共70余尊,造型生动。寺东山巅二层八角白色秋容塔,叠涩重檐,砖座宝顶,中空置佛,塔身挺秀。

玄 中 寺
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田

    即今江西遂川县北金田坑。明时秀州巡司迁此。在今江西省遂川县北。明置秀川巡检司于此。明、清属吉安府。

  • 大通监

   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)置,治所在交城县(今山西交城县)。天圣元年(1023)改为交城县。明道二年(1033)复置,宝元二年(1039)属太原府。金废。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年)置,治交城县(今山

  • 和义州

    唐宝应元年 (762) 置,为党项部落州,属秦州都督府。在今甘肃泾川及陕西陇县一带。唐末废。

  • 威武堡

    ①明万历时置,属宁夏中卫。即今宁夏中宁县东恩和乡。清乾隆十一年 (1746) 改为恩和堡。②即今陕西横山县西南四十里威武乡。《清一统志·榆林府二》: 威武堡 “地名响铃塔。明成化五年,巡抚王锐置堡,城

  • 剩陇镇

    北宋置,属通泉县。在今四川射洪县东万富乡竹筠山村街子坝。

  • 屏山镇

    即今安徽夥县东北七里屏山。清道光 《夥县志》 图: 城东北有屏山。(1)在安徽省泗县中部。面积115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屏山集,人口700。因山得名。1949年置屏山乡,1958年改公

  • 砖坪营

    在今陕西岚皋县北十里。本安康县地。清乾隆四十七年 (1782)设县丞驻此。始建城郭,俗名水围城。

  • 兴元路

    元改兴元府置,属陕西行省。治所在南郑县(今陕西汉中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南,凤县、留坝、南郑以东,镇巴、岚皋以北,白河、镇坪县以西地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复改兴元府,寻改汉中府。元升兴元府置,治

  • 周鹿城

    即今广西马山县西南周鹿镇。《清一统志·思恩府》: 周鹿城在 “今那马土司治。旧有石城,相传明正统间,土官岑瑛,尝围猎守鹿于此,因名守鹿城,后讹为周鹿城。嘉靖七年于此置那马土司,以黄理为巡检世袭。本朝因

  • 任春堡

    明置,属宁夏卫。即今宁夏永宁县南仁存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