狐父
又名狐父亭、狐父城、狐父聚。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南三十里。《史记·曹相国世家》: 曹参 “击秦司马展军砀东,破之,取砀、狐父、祁善置”。唐张守节 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 云: “狐父在宋州砀山县东南三十里。”
又作狐父城。在今安徽省砀山县南。曹参击秦将司马欣军砀东,破之,取狐父,即此。
又名狐父亭、狐父城、狐父聚。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南三十里。《史记·曹相国世家》: 曹参 “击秦司马展军砀东,破之,取砀、狐父、祁善置”。唐张守节 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 云: “狐父在宋州砀山县东南三十里。”
又作狐父城。在今安徽省砀山县南。曹参击秦将司马欣军砀东,破之,取狐父,即此。
俗名石鸡山。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南。《晋书·张轨传》:轨“隐于宜阳女几山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南。西晋张轨少时曾隐居于此。
即今浙江鄞县东宝幢乡。清光绪 《鄞县志》 卷2《市镇》 引 《乾道图经》,谓宋代有宝幢村。并载: 宝幢 “距城四十里”。
亦作吉法坛、古发廷、古发谭,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(伯力)东北黑龙江岸。《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》:顺治十年(1653)三月,镇守盛京地方昂邦章京叶克枢来文称:“使狗地方谷发亭姓大妈哈三十八家……遂
唐贞观四年 (630)置,治所在龙水县 (今广西宜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宜州市大部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南部地。乾封中改为宜州。唐贞观四年(630年)置,治龙水县(今广西宜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宜山一带。乾
在今四川黑水县东北麦扎乡(色湾)。清雍正四年(1726)置麦杂蛇湾寨土千户。
在今广西柳城县东太平镇南山咀村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柳城县图:东北有山嘴汛,有外委驻防。
在今陕西镇巴县西七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6西乡县:七十二渡河“源出金竹山,其流萦回,有渡者凡七十二处,亦流入于洋水”。
即今山东章丘市西北水寨镇。古名黄巾固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3:“按《述征记》:历城到营城三十里。自城以东,水弥漫数十里间,南则迫山,实为险固。逮金乱,土人因阻水立邑,号曰水寨。”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34“
即今四川宜宾县西南与云南交界之横江河(关河)。《水经·沫水注》:泸水“自朱提至僰道有水步道,有黑水、羊官水,至险难,三津之阻,行者苦之”。
在今山西古交市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三年(956),“北汉葬神武帝于交城北山”,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交城县:交城山“《志》云,古交城治此”。